二十六载,易格斯中国的"扎根"与"反哺" ——访易格斯中国总经理 毛建军
文:2025年第四期
在中国制造业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枢纽"的转型浪潮中,作为全球工程塑料零配件领域的领军者,易格斯(igus) 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堪称外资企业深度融入本土生态的典范。从1999年初入中国的贸易分支,到2008年布局本土化生产,再到今 年亚太创新中心即将落成,易格斯已用26年时间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成为"中国制造的创新伙伴",完成了从"技术输出者"
到"协同创新者"的蜕变。
近日,《伺服与运动控制》杂志专访易格斯中国总经理毛建军,深入探讨其在新兴产业机遇、技术创新、本土化实践及可 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思考与布局。
易格斯中国总经易格斯中国总经理 毛建军
从"落地生根"到"反哺全球"
谈及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的 地位,毛建军的感受尤为深刻:"中国 早已不是简单的生产基地,而是全球创 新的策源地。易格斯在中国的发展,正 是踩着这一转型的节奏不断升级。"
1999年,易格斯以销售分支初探中 国市场,彼时的核心任务是将德国产品 引入本土;2008年起,上海外高桥、奉 贤工厂先后相继投建,实现了从仓储物 流到本土化生产的跨越,让产品响应速 度提升数倍;而到2025年末,总投资超 5亿元的亚太创新中心将正式落成,这一 集研发、制造、解决方案于一体的综合 体,将成为"中国需求洞察-本土协同研 发-全球技术反哺"模式的核心载体。
易格斯德国总部所在城市科隆的市 长在2024年访问上海时,曾说‘易格斯不 仅是德国科隆的,也是中国上海的’,这 句话精准道出了易格斯的定位。毛建军 强调,易格斯如今已超越地理标签,既 是德国制造严谨基因的传承者,更是中
国制造创新活力的参与者。这种深度融 合体现在方方面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 业对"耐高压、抗老化"材料的需求,推 动易格斯全球产品线升级;中小工厂对 "高性价比定制化"的诉求,催生了模块 化组件的标准化推广;甚至针对欧美市 场的认证布局,也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 球的"通行证"。正如他所言:"中国市 场的独特需求,早已成为易格斯全球创 新的重要灵感来源。"
新兴赛道:以技术创新破解产 业痛点
新能源、机器人、半导体、自动化 等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制造业带 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毛建军 看来,这些领域的核心诉求——如芯片生 产的无尘环境、电池制造的耐腐要求、 机器人的低成本化需求——恰恰是易格斯 深耕多年的技术高地。
"新兴产业的竞争,本质是技术创 新体系的较量。"他解释道,易格斯通
13.png
过"需求洞察—技术突破—场景验证"的闭环模式,平均每年 推出120余款创新产品,构建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以半导体 行业为例,芯片生产对无尘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易格斯不 仅推出符合ISO 1级无尘室标准的模块化拖链及供能方案,更 联合弗劳恩霍夫IPA研究所开发出"干燥无尘室"认证体系, 明确拖链在相对湿度<1%环境下的耐用性与无尘等级,为芯 片的无差错生产筑起"防护墙"。 面对技术迭代快、标准严 苛的挑战,毛建军认为"跨界合作是破局关键"。通过联合科 研机构定义新标准、与客户共同开发场景化方案,易格斯得 以在新兴赛道保持先发优势。
在机器人领域,面对市场价格持续下探的趋势,易格斯 的应对策略颇具创新性:将"材料革新+模块化设计"融入低 成本自动化产品研发,并在自身工厂中实践。协作机器人分 拣、自动驾驶运输车搬运、delta机器人装配等场景已超1500 个。这些实践经验被整合进RBTX平台,与200多家制造商的 1000多款组件形成联动,让中小企业能以较低成本获取一 站式自动化解决方案。"机器人技术不应是大企业的专属, 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门槛,让创新技术人人可及。"毛建军 说。
作为易格斯的核心产品,拖链在解决客户痛点上的表现 同样亮眼。毛建军从材料、设计、服务三个维度展开解读。 "材料创新是基础。"他解释,易格斯的工程塑料不仅免润 滑、耐磨损,更通过配方升级实现耐高温、抗腐蚀、防静电 等特性,"比如新能源汽车电池车间的干燥无尘环境,易格 斯的塑料件能稳定运行"; 在解决方案层面,模块化设计和预装配服务大幅缩短现场安装时间,"过去需要一整天的调 试,现在预装配方案几小时就能完成,减少停机损失"。而 数字化工具更成为"降本利器"——智能选型APP、寿命计算 器能精准匹配需求,"客户不用再依赖经验试错,决策效率 大幅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chainge计划"回收废 旧塑料,易格斯既帮助客户优化全生命周期成本,也为其 低碳供应链认证提供支持,"这是循环经济在制造业的生 动实践"。
从"本土化生产"到"本土化创新",易格斯的中国发展 策略还在不断深化。毛建军透露,研发、生产、供应链已实 现全链条扎根中国,"非标定制占比逐年提升,很多方案是 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毛建军举例,储能产业的爆发让"极 端温度下的稳定性"成为全球课题,易格斯研发的耐-40°C至 120°C材料,已被纳入全球技术库。
布局未来:AI赋能制造,数字化定义新竞争力
谈及未来规划,毛建军将重点放在"AI+制造"的深度融 合上。年初,易格斯奉贤智慧工厂的创新工作室入选上海市 "AI+(联合)创新工作室",这成为其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 点。 "我们正用AI打破‘信息孤岛’。"他介绍,通过预测性维 护的智能组件,可提前规避设备停机;寿命预测工具能为客 户定制个性化方案;元宇宙平台"iguverse"让研发设计更 高效;甚至AI图像识别APP"igusGo",拍张照片就能推荐 适配产品。"这些数字化工具不仅提升效率,更在重塑行业 规则。"毛建军认为,下一阶段的增长将来自新能源、半导
体、机器人等领域,而AI赋能的"新质生产力",将是驱动这 些行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在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易格斯的实践从材料革 新起步:目前5款核心材料均已完成"去PTFE化"升级,覆盖 全球80%应用场景,不仅耐磨性更优,还通过了严格的有害 PFAS检测。"可持续发展要贯穿全链条。"毛建军补充,从 汉堡港口的环保岸电插座,到工厂的光伏供电、余热回收系 统,再到用渔网废料制造的自行车RCYL(原igus:bike), "我们希望证明,工程塑料不仅能替代金属降低能耗,更能 通过循环利用创造生态价值"。 这种绿色基因也在为中国业 务加分。"客户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的低碳认证,我们的回收 计划、无PTFE材料,恰好帮他们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在自身运营中,易格斯新建多层停车场采用全面绿化立 面设计,通过光伏系统、MHRS余热回收系统对工厂进行低 碳改造,从研发到生产全方位践行"双碳"目标。"可持续 发展不是企业的选择题,而是制造业的必答题。"毛建军强调,这些举措不仅是对全球环保趋势的响应,更是易格斯深 耕中国市场、与产业共同成长的必然选择。
创新没有边界
今年4月的 igus:bike环球骑行活动中,毛建军骑上了由 回收渔网等塑料制成的igus:bike(已量产并更名为RCYL), 从"cycle" 到"cycling" 的理念延伸,它不仅是易格斯践 行环保理念的里程碑之作,更凝聚了品牌在自行车行业 20 余 年的应用积淀,将循环经济理念落到了实处。"造型独特, 虽然高大,骑行却意外轻盈!"就在近日,两款电动自行车 (eBike)版本的原型车也已亮相欧洲自行车展,延续了这一 系列的创新基因。
从轴承制造商,到低成本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再到 自行车制造商,易格斯的发展始终打破边界:"我们鼓励学 生创新(YES青年工程师计划)、支持客户创新,自身更在创 新之路上步履不停"。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扫码关注小程序
时刻关注行业动态
填写邮件地址,订阅更多资讯:
拨打电话咨询:13751143319 余女士
邮箱:chuandong@chu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