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 星期天
财经首页 宏观 金融 证券 新三板 产经 消费 科技 汽车 医药 能源 房产
科技 > 通信 > 正文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

2025年10月11日11:46 中国网科技
新闻爆料: alltech@china.org.cn 电话:(010)82081166-6059
分享


10月10日至12日,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举行。10月11日上午,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出席大会主论坛,并发表题为《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的主旨演讲。

杨杰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我国加快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转型,顺利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有力促进实数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作为网信领域中央企业,中国移动始终心系"国之大者",积极发挥"扁担效应",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国家数据局等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依托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这一重要平台,不断做大"朋友圈",全力推动信息服务赋能经济社会民生,已成长为网络规模、客户规模、收入规模"三个全球第一",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公司市值、盈利水平"四个全球领先"的通信运营企业,有力彰显了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力军作用。携手推动"5G+"蓬勃发展,中国移动聚力实施5G+4G协同发展、5G+AICDE融合创新、5G+Ecology生态共建、5G+X应用延展,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双千兆"网络,打造5G行业应用超5万个,助力我国5G实现全方位领先,促进5G成为信息流动主动脉、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器、数字社会建设新基石。携手推动"AI+"孕育成长,中国移动聚力推进AI+设施升级、AI+场景应用、AI+科技创新、AI+生态共建,成功打造数万卡智算集群、数万亿Tokens高质量数据集和万亿参数AI大模型,焕新发布信息消费"新三样","AI+"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进入生产流水线,信息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扬帆起势。携手推动"合作+"互利共赢,中国移动聚力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施"十百千万"合作伙伴计划,依托创新联合体、联合实验室等载体,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级、扩大合作成果,引领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筑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回望"十四五",中国移动强"网"固基、乘"数"而上、以"智"提质、向"新"图强,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生态水平,大力消除数智鸿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数智底座!

杨杰指出,随着以AI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信息和能量融合创新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人类社会全面迈向AI+新时代,逐步呈现出"三个加速融合"的特征趋势,加快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治理方式,推动形成新的经济业态、社会形态、文明范式,为信息服务业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第一,数智技术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推动经济业态焕新升级。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以AI为引领的新一代数智技术加快融入实体经济全链条各环节,赋能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转化进程,催生创新"聚变"、产业"裂变"、经济"智变"。一是技术突破提速加力。5G-A、6G等新一代网络技术持续演进,与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实现链式突破,形成通智一体、通感一体、天地一体的融合技术体系,全面支撑数据泛在、模型泛在、算力泛在,加速AI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超级人工智能(ASI)迈进,推动全球进入新一轮创新密集期。二是产业转型提档升级。随着数智技术加速落地应用,智能产业化快速发展,正"从无到有"开辟出AI内容创作、自动驾驶等一批新兴产业赛道;产业智能化全面推进,正助力产业打破边界、重构流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各行各业"从有到优"智能升级。三是场景渗透提质扩围。依托对生产、生活、治理全场景数据的实时感知,AI能够精准匹配供需双方,重塑产品服务底层逻辑,驱动全社会创新速度实现指数级提升,催生智能原生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智能经济的蓬勃兴起。可以预见,AI将加快对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和价值创造范式的系统变革,推动数字经济向更高阶的智能经济跃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第二,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加速融合,推动社会形态演进变化。随着数智技术的突飞猛进,未来将形成与物理世界精确镜像、实时交互的数字世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边界从"有限物理世界"到"无限数字时空"延伸拓展。一是数字世界加速构建。世界模型、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快速突破,使得数字世界可以对物理世界进行高精度模拟和动态推演,帮助我们深入洞察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的内在规律,极大提升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水平。二是物理世界深度改造。智能终端、智能体的高速发展,使得AI能够通过多样化设备载体,实现对现实环境的实时感知、动态交互,自主执行精密作业、高危救援、深海深空探测等复杂任务,显著增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水平。三是数实空间无缝衔接。智能眼镜、AR/VR等新型终端,将成为贯通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关键入口,围绕娱乐、办公、社交、文旅等场景,打造"沉浸式数实融合空间",让人们可以畅享虚拟与现实水乳交融的非凡体验。可以预见,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将形成一个混合式生态系统,集聚庞大的数字资产,带来丰富的场景应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运行方式,推动构建更加高效、便捷、友好的智能社会。

第三,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加速融合,推动文明范式革新重塑。AI持续释放在技术能力、经济效益上的"两个规模效应",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推动碳硅融合共生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一是硅基生命群体性涌现。未来以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等物理硬件为"躯体",以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为"神经中枢"的硅基生命将迎来群体性涌现,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广泛普及,硅基个体规模将远超人类,形成新的"人才红利"、出现新的"360行"。二是硅碳形态深层次融合。脑机接口、生物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将推动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在生理、认知层面逐步融合、共同进化,催生外骨骼、赛博格(即半机械化人)、数字生命等碳硅融合的生命新形态,帮助人类提升身体机能、突破认知瓶颈,实现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跃升。未来,将诞生越来越多以AI深度赋能的"增强人类",重新定义生命的边界。三是硅碳价值一体化共创。硅基个体将从设备工具升级为协作伙伴,组织形态加速向"人机协同"演进,"超级平台""一人公司"加快崛起,"碳硅共生"文化加速形成,引发组织体系、伦理规范、法律制度等系统性变革。可以预见,随着硅基生命的爆发式增长、碳硅形态的融合价值共创,全球将形成"人机共治"的新模式,开启以"碳硅共生"为特征的信息文明新纪元。

杨杰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大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面向"十五五",中国移动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定位,携手全球合作伙伴,牢牢把握数智时代机遇,全面升级"AI+"行动计划、"BASIC6"科创计划、"两个新型"计划,以"AI+"为战略着力点,当好AI"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推动"AI+"创造出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第一,全面推动数智设施升级,强化AI+能力供给。坚持适度超前原则,持续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强基赋能。一是推进网络演进升级。一体推进5G-A与6G新技术,精准部署低空网联、通感一体、无源物联等新型连接能力,增强无线网络上行性能,打造智慧光网,有效满足亿万智能体、具身智能的广连接、强交互、高算力需求。二是打造高效智算设施。完善云智一体、训推一体算力资源体系,推动云计算向"云智算"升级,加快算网大脑向"算网智脑"升级,强化智算互联互通和供需对接。探索十万卡级智算中心、量子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算电协同,持续做优"通智超量"算力一体化供给。三是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建设多样化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打造全链路数据治理能力,推进数据高效共享,不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四是提升模型基础能力。持续迭代多模态"九天"通用大模型性能,建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能力,做深做优行业大模型。打造多模型和智能体聚合服务引擎"MoMA",汇聚优质专业模型与智能体,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可靠、高性能、低成本的推理服务。中国移动期待和全球合作伙伴一道,共同制定数智设施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目标架构、标准体系,强化高效安全、标准统一、绿色低碳、全球领先的AI+能力供给,服务支撑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第二,全面推动数智技术升级,锻造AI+创新引擎。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跨域跨界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场竞争力。一是推进AI技术自主创新。发挥九天人工智能研究院作用,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攻坚智能体、单车智能与车路云协同发展、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布局智能体网络、世界模型、AI自主演进等前瞻方向,加快AI性能突破提升。二是推进AI驱动的前沿创新。建设AI For Science基础科研平台,构建全流程智能化科研环境,打造前沿技术领域"AI+科研范式"标杆,加速"从0到1"科学发现进程。三是推进AI+跨界融合创新。推动AI与5G-A、6G、量子科技等技术深度融合,攻关"通感算智"融合关键技术,打造端到端技术原型样机、关键验证平台,提升融合创新效能。中国移动期待和全球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打造协同创新网络,加强基础性、通用性、前沿性技术攻关,提升AI全栈核心能力,联合开展从基础功能到复杂场景的渐进式应用验证,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第三,全面推动数智应用升级,释放AI+规模效应。当前,"AI+"已进入规模应用落地、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移动将以应用为导向,以场景创新为牵引,以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为发力点,加快AI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服务千城万村,让AI不仅能做事,还能做更复杂、更具创造性的事。一是提升AI+产业能级。紧扣工业、农业、服务业数智化转型需求,大力推广智能体、智能装备、行业大模型等,规模拓展AI+DICT应用,推动制造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向智向新发展。二是扩大AI+信息消费。打造"灵犀"智能服务入口,加强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布局,提供更加丰富多元、更具个性特色、更有科技含量的消费体验,全面提升功能价值、体验价值、情绪价值,大力拓展情绪经济、体验经济。三是增强AI+民生福祉。紧扣百姓大众的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需求,丰富AI医生、AI保姆、AI教师、AI导演等智能服务,使人人都有既智慧又贴心的"硅基伙伴",助力构建更有温度的智能社会。四是提高AI+治理效能。打造AI一体化治理中枢,推动AI+赋能低空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一网通办等重点场景,助力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中国移动期待和全球合作伙伴一道,从供需两端同步发力,加快打造"示范价值高、带动效应强"的AI+标杆应用,探索全新商业模式,让AI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

第四,全面推动数智安全升级,促进AI+向善发展。坚持"智能向善",强化技术安全治理能力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助力构建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AI治理格局。一是增强安全防护能力。依托AI安全治理研究中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增强平台支撑能力,带动全行业提升数智安全水平。二是构建全球联动标准。深化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强和专业机构的对接协调,体系化推进大模型、具身智能、智能体安全等关键领域的共性标准建设。三是推进"安全+伦理"双维治理。搭建可信任、可度量、全周期"三位一体"安全架构,从源头规避模型黑箱、算法歧视、幻觉等安全风险,坚守伦理道德底线,保障AI应用合规、透明、可信赖。中国移动期待和全球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推动模型算法、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安全能力建设,构建开放、包容、安全、可持续的全球AI治理规则,推动AI造福人类社会。

第五,全面推动数智合作升级,构筑AI+开放生态。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锻造整合、集成、运营三大能力,构建主体高效协同、要素集聚融通的开放合作生态。重点打造四类合作载体。一是打造技术研发载体。深入实施"联创+"计划,探索"揭榜挂帅"等创新模式,设立国家自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教育部基金等,建设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等,强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突破。二是打造应用转化载体。建强AI"焕新平台",运营AI开源开放社区,带动国产软硬件生态成熟。推进AI应用中试验证,建设十大AI大模型产创基地,打通从技术成果到产品验证、产业推广的路径。三是打造价值共享载体。本次大会发布数智生活商城,结合AI Store、行业应用平台,广泛汇聚AI应用、智能终端、数字内容、生活服务、行业产品等,加速推动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转变。四是打造资本协同载体。聚焦新型计算、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推动AI全链条投资布局,运营好5G基金和链长基金,发展耐心资本,更好发挥价值贡献、生态构建、产投协同的作用。中国移动期待和全球合作伙伴一道,持续建强技术共生、商业共融、价值共创的"AI+"生态合作联盟,共同促进发展边界持续拓展、企业价值有序增长、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杨杰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中国移动愿与全球合作伙伴一道,打造要素高效汇聚、能力无缝协同、价值共生共创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携手探索碳硅共生的无限可能,合力开创AI+时代的精彩未来!

(责任编辑:张紫祎)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科技"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推荐

华为Pura80系列发布

苹果召开WWDC25

vivo召开新品发布会

联想小新Pro系列开售

文章排行

  1. 比特币首次突破12万美元
  2. "抢单神器"暗藏陷阱需警惕
  3. 三星二季度利润暴跌55%
  4. 亚马逊百万机器人上岗
  5. 充电宝安全实验:无"3C"隐患大
  6. 海拍客闯关港股 20亿负债下如何破局
  7. 安吉尔净水器售后换滤芯房屋漏水
  8. 霸王茶姬等64款移动应用被通报
  9. 6G浪潮将至 场景应用驱动产业变革
  10. 中国跨境电商年出口规模突破2万亿元

近期活动

友情链接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中国政府网 发改委 科技部 工信部 财政部 民政部 人社部 自然资源部 住建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卫健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资委 统计局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银保监会 证监会 外汇管理局 上交所 深交所 港交所 中金所 中国证券报 证券日报 上海证券报 证券时报 经济参考报 中国经济周刊 新华财经 人民财经 CCTV经济 中国经济网 发展门户网 新浪财经 腾讯财经 凤凰财经 网易财经 搜狐财经 和讯网 巨潮资讯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科技"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2081166-6059

传真:0086-10-82081900

邮箱:alltech@china.org.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341号 京ICP证 040089号-1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外宣服务与广告服务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828271 举报流程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