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首页 宏观 金融 证券 新三板 产经 消费 科技 汽车 医药 能源 房产
科技 > 数码 > 数码实验室 > 正文

从洗净比到能效等级:全面解读洗衣机选购核心标准

2025年08月12日14:38 中国网科技
新闻爆料: alltech@china.org.cn 电话:(010)82081166-6059
分享

如何选购洗衣机,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重要决策。但随着洗衣机市场日益细分化、多元化,面对琳琅满目、参数复杂的产品,许多消费者往往陷入选择困难,只关注外观、容量等直观因素,却忽略了那些决定洗衣机真实性能的核心标准。

今天,数码实验室将跳出传统选购洗衣机的固有思维,围绕国家标准、洗衣机性能参数等从洗净比、能效水效、噪音振动等多个专业维度,以最近刚刚试用过的石头迷你洗衣机Q1M为例,深入剖析各项标准背后的意义,帮助您在复杂的市场中,挑选到真正高效、实用且符合家庭需求的洗衣机。

图为波轮洗衣机(来源:网络)

图为滚筒洗衣机(来源:网络)

洗衣机核心性能需看三大核心指标

要科学评价一台洗衣机性能优劣,首先要了解其遵循的国家标准。

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现行的GB/T 4288-201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洗衣机》 是衡量目前洗衣机性能的根本大法。该标准摒弃了过去单纯追求洗得"干净"的单一维度,提出了三大核心性能指标:洗净性能、漂洗性能、磨损性能。这一转变标志着行业正从"基础清洁"向"精致洗护"的理念升级,即在高效去污的同时,兼顾衣物呵护与健康环保。

具体来讲,在这三大核心性能指标中,漂洗性能是指漂洗率,漂洗率反映洗衣机对洗涤剂的去除效率,通常通过测量漂洗前后洗涤液的电导率(EC值)变化计算。国家标准要求漂洗率应≥95%,残留洗涤剂越少,漂洗效果越好。

磨损性能是指磨损率,是衡量洗衣机在洗涤过程中对衣物纤维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国标GB/T 4288-2018,不同类型洗衣机的磨损率合格标准也不相同,比如波轮式洗衣机(含双桶、全自动)和滚筒式洗衣机需要≤15%,滚筒式洗衣机则为≤15%,搅拌式洗衣机则为≤20%。

洗净性能则比较复杂,既有洗净比,也有洗净率,也是很多人最容易混淆的量化指标,而洗净比逐渐成为目前选购洗衣机时判断洗净性能的最核心依据。

至于二者区别,洗净率是衡量单台洗衣机清洁效果的绝对指标,反映其自身的绝对清洁能力。洗净比则是被测洗衣机的洗净率与"标准洗衣机"洗净率的比值,反映的是该洗衣机技术水平的相对先进性。其计算公式为:洗净比=(试验洗衣机洗净率/标准洗衣机洗净率)×ばつ100%。

在评判标准上,洗净比越高,意味着洗衣机对污渍的清除能力越强,技术越领先。例如,一台洗衣机的洗净比标注为1.03,代表其洗净效果比国家标准机型高出3%。并且洗净比参数测试过程有严格标准,如代替衣服用的标准测试污布就分为三种,分别为碳黑油污布、蛋白污布、皮脂污布。

其中,碳黑油污布为人工模拟混合油污渍,主要验证对油、灰尘渍的去污力;蛋白污布为多种蛋白污渍,主要验证对蛋白渍的去污力;皮脂污布为人工模拟皮脂污渍,主要验证对人体油渍的去污力。

图为滚筒衣机能效、洗净比标识参考(来源:网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和等级的洗衣机,其洗净比标准也不同。比如从上图数据来看,滚筒洗衣机在洗净能力上普遍优于波轮洗衣机,这背后是更长的洗涤时间、水温加热以及更精细的洗涤程序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说,洗净比参数高低,愈发得到消费者、行业从业者们的重视,也可看作当前人们更注重"精致洗护"的设计理念的直观体现。并且随着单身经济、母婴群体等细分需求的崛起,洗衣机技术的飞速提升,一个专门为"精致洗护"所打造的产品——迷你洗衣机,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不少家庭的新选择。

就拿石头迷你洗衣机Q1M来说,其采用蛋白污染布测出的洗净比高达1.75,远超市场平均值1.1-1.3,甚至优于部分高端大容量洗衣机。而达到1.75的洗净比,这表明它能去除衣物上超过95%的顽固污渍(如油渍、血渍)。

这并非单纯依靠"暴力清洗",依赖单一的滚筒转速提升或延长洗涤时间所得出的数据,而是通过搭载多维技术协同,从水流设计、洗涤剂溶解、温度控制、衣物翻转角度等全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带来的结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高效洗涤系统:通过内嵌式洗涤剂储液盒 ,配合三重提升筋和高压水流 ,模拟人工搓揉 ,既能增强摩擦力,又不过度损伤衣物纤维。

二是精准容量设计:针对内衣 、袜子等小件衣物研发的0.8Kg容量滚筒,确保每件衣物都能得到充分的洗涤空间,实现洗涤效果最优化。

三是搭载全方位健康科技:整机集UVC深层除菌、⾼温煮洗、抗菌门封和筒自洁于⼀体 ,配合自研全域精控算法,精准调控水温,激活洗涤剂活性,深入纤维瓦解污渍。

因此可知,基于洗衣机洗净比参数的体现与比拼,一方面,充分说明了高洗净比是各家洗衣机厂商在电机、传感器、水流设计和智能算法等方面综合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同样也是市场对洗衣机"实际清洁效果"这一核心需求的理性回归。

能效与静音等级同样不可忽视

不过,仅是关注上述三大指标,还不足以全面评估一台洗衣机的综合性能。能效与静音效果,也是衡量洗衣机使用体验的关键要素。

图为洗衣机能效标识(来源:网络)

能效等级方面,据国家标准全文公开平台信息显示的GB 12021.4-2013《电动洗衣机能效水效限定值及等级》 来看,洗衣机能效共分为5个等级。等级1表示产品节能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耗最低,等级4表示能源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等级5则是市场准入门槛,低于该等级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我们在选购时看到的"中国能效标识"即来源于此。

需要注意的是,能效等级是一个综合指标,它考核的是在标准洗涤程序下,每公斤衣物的耗电量、用水量和洗净比三者的综合表现。选择高能效等级(如1级或2级)的产品,意味着在获得优异洗涤效果的同时,也能实现更低的长期使用成本。

静音效果方面,国家标准对洗衣机噪声同样有明确规定,国标GB 19606-2004规定,洗衣机洗涤噪声不应超过62分贝,脱水噪声不应超过72分贝。而更新的国标GB/T 4288-2018标准中,更是对振动性能提出了详细的测试方法和分级要求。

因为控制振动是降低噪音的根本。先进的电机技术,如DD直驱变频电机,是实现低噪、低振动的关键。这类电机取消了传统的皮带传动,直接驱动内筒,不仅传动效率更高、控制更精准,还能显著降低洗衣机运行时的噪音和机身振动,带来更安静、平稳的洗涤体验。

"从大而全"到"小而美" 传统洗衣机选购逻辑已重塑

以上,便是我们从洗衣机的核心性能指标、能效与静音等级等专业维度,为大家梳理的洗衣机选购核心标准。但是除了要了解国家基础标准外,一些针对特定需求的高阶认证,更能体现产品的专业性和品质保障,是选购时的重要加分项。

专业认证为特定人群提供了更可靠的选择依据

好比石头迷你洗衣机Q1M,除了在洗净比、衣物除菌等性能及功能上有优异表现外,即获得了母婴级(CHCT-JSGF-109-2021《母婴级洗衣机性能评价技术规范》)和医护级(T/CITS0013-2023《医护级洗衣机》)双重认证,证明其在洗净、漂洗、除菌、除病毒等方面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此外,出色的⼀级能效和强大的筒自洁技术,从源头确保了每⼀次洗涤都在洁净环境中进行,避免二次污染,同样也是保证洗净比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总体来讲,如今的洗衣机选购标准,早已颠覆了传统认知。以"洗净比"为核心的"精致洗护"理念,正在重塑大众对选购洗衣机的底层逻辑。迷你洗衣机单品的出现,恰恰表明,我们已从过去单纯关注洗衣机"能否洗干净",升级到追求其需要具备高效去污、衣物护形、除菌抗菌等多重需求。

至于洗净比、磨损率、漂洗率这些能直接反映洗衣机性能的量化标准,不再是⼀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取代外观、容量、洗涤时间,串联起产品技术创新、场景适配与用户体验的关键性能参数。可以说,大洗衣机未必洗得干净,小洗衣机不一定性能不足。你只有理解其真实含义,并结合家庭实际需求,才能找到真正贴合生活的洗衣机,守护你的家庭健康与生活品质。

(责任编辑:申杨)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科技"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推荐

华为Pura80系列发布

苹果召开WWDC25

vivo召开新品发布会

联想小新Pro系列开售

文章排行

  1. 比特币首次突破12万美元
  2. "抢单神器"暗藏陷阱需警惕
  3. 三星二季度利润暴跌55%
  4. 亚马逊百万机器人上岗
  5. 充电宝安全实验:无"3C"隐患大
  6. 海拍客闯关港股 20亿负债下如何破局
  7. 安吉尔净水器售后换滤芯房屋漏水
  8. 霸王茶姬等64款移动应用被通报
  9. 6G浪潮将至 场景应用驱动产业变革
  10. 中国跨境电商年出口规模突破2万亿元

近期活动

友情链接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中国政府网 发改委 科技部 工信部 财政部 民政部 人社部 自然资源部 住建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卫健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资委 统计局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银保监会 证监会 外汇管理局 上交所 深交所 港交所 中金所 中国证券报 证券日报 上海证券报 证券时报 经济参考报 中国经济周刊 新华财经 人民财经 CCTV经济 中国经济网 发展门户网 新浪财经 腾讯财经 凤凰财经 网易财经 搜狐财经 和讯网 巨潮资讯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科技"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2081166-6059

传真:0086-10-82081900

邮箱:alltech@china.org.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341号 京ICP证 040089号-1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外宣服务与广告服务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828271 举报流程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