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猛禽,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动物世界》里俯冲捕猎的霸气身影?但你可能不知道,在繁华都市的 "绿心" 海珠湿地里,就住着一群自带 "王者气场" 的猛禽邻居。
今日科普解说员:猛禽家族表情包——雪鸮
它们有的是"空中拾光者",有的是"夜间捕鼠小能手",甚至还有"优雅到犯规" 的捕猎高手。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湿地里最常见的 6 位"空中大佬",看看它们的日常有多"反差萌"!
黑鸢
湿地 "空中拾光者",干饭主打 "万物皆可尝"
要是给海珠湿地的猛禽颁个"生存智慧奖",黑鸢(yuān)绝对能稳坐前排。这位"大佬"体型不算猛禽里的 "大块头",但翅膀一展开,自带"天然滑翔翼"buff,经常慢悠悠在湿地上空盘旋,看起来像在"摸鱼晒太阳",实则是在开启"全域扫描模式"—— 水面的鱼、草地的青蛙、林间的昆虫,就连偶尔出现的 "自然馈赠"(比如其他动物吃剩的猎物),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别的猛禽捕猎靠 "猛冲硬刚",黑鸢偏走 "高效路线":不挑食材、不浪费资源,只要能填饱肚子,啥都愿意尝一尝。别以为它不挑食就是没实力,一旦锁定目标,翅膀猛地一收,俯冲、抓握一气呵成,动作利落得像训练有素的"空中快递员",精准"签收"每一份"口粮包裹"。
嘿!说谁呢?
在湿地生态里,它就像个低调的"平衡师",默默消化着各种"边角料",让资源不被浪费,妥妥的 "生存小能手"!
*以上图片来自鸟网,摄影:人在旅途YZ
推荐观测点:湿地二期水稻田、湿地三期、小洲核心保育区
黑翅鸢
猛禽界的 "优雅外交官",捕猎靠 "静止术"
如果说黑鸢是 "接地气打工人",那黑翅鸢就是猛禽里的 "颜值担当 技术流"。它体型小巧,羽毛以白、灰为主,翅膀尖带着一抹黑,飞起来像一片轻盈的羽毛,自带 "仙气"。
*以上图片来自鸟网,摄影:芍药居士
但这位 "优雅选手" 捕猎时,画风瞬间切换 —— 它会悬停在半空中,翅膀快速扇动却保持身体不动,像被按了 "暂停键",死死盯着地面的猎物。
解说员:这颜色和我一样优雅
一旦锁定目标,就像一颗白色流星直坠地面,成功率超高。更有意思的是,黑翅鸢性格不算凶悍,偶尔还会和其他小型鸟类 "和平共处",堪称湿地猛禽界的 "社交达人"。
*以上图片来自鸟网,摄影:东方神话
推荐观测点:湿地二期水稻田、小洲核心保育区
凤头鹰
自带"王者发型" 的 "树栖刺客"
凤头鹰光听名字就不好惹 —— 头顶长着一簇能随时竖起的羽毛,像戴了一顶 "小皇冠",自带 "不好惹" 的气场。它体型中等,却偏爱在茂密的树林里活动,是典型的 "树栖刺客"。
*以上图片来自鸟网
白天,它会把自己藏在茂密的树枝间,只露出眼睛观察地面动静,像个 "潜伏的特工"。一旦发现猎物,甚至其他小型鸟类靠近,立刻从树冠间俯冲而下,动作快得像一道 "棕色闪电",猎物往往还没反应过来就已被擒。
解说员:果然是我们猛禽家族,够猛!
它的 "凤头" 可不只是 "装饰",还能感知气流变化,帮助调整飞行姿态,堪称 "自带导航系统" 的伏击高手。
你瞅啥?
推荐观测点:湿地二期水稻田、小洲核心保育区
斑头鸺鹠
"捕鼠小马达",猛禽界的 "小可爱"
猛禽不一定都走 "霸总路线",斑头鸺鹠(xiū liú)就是个例外。它体型和鸽子差不多,脸上带着标志性的 "圆形面盘",眼睛又大又圆,像戴了一副卡通眼镜,看起来蠢萌蠢萌的。
谁能想到这个全身圆滚滚的天生萌物竟然是猛禽
大家都知道猫头鹰是夜行动物,但它偏偏是个例外。作为湿地里常见的猛禽,斑头鸺鹠的听力和视力极强,哪怕老鼠在草丛里轻微一动,它都能精准定位。
而且它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悄咪咪靠近猎物后,一口就能咬住,一天能吃掉好几只老鼠,是农民伯伯和湿地生态的 "天然灭鼠帮手"。要是深夜在湿地散步,说不定还能听到它 "咕咕" 的叫声,像在给夜空 "伴奏"。
*以上图片来自鸟网,摄影:杭州老郑
推荐观测点:海珠湖国家长期科研基地附近、湿地一期、湿地二期
普通鵟
"空中巡逻兵",主打一个"稳"
普通鵟(kuáng)是湿地猛禽里的 "实力派",体型壮硕,翅膀宽大,飞行时喜欢低空盘旋,像一位 "空中巡逻兵",把湿地的每一片草地、水域都纳入 "管辖范围"。
它的捕猎风格和性格一样 "稳"—— 不追求速度,而是靠耐心观察。一旦发现田鼠、青蛙,甚至大型昆虫,就会缓缓降低高度,在距离猎物几米远的地方突然加速,用锋利的爪子牢牢抓住。普通鵟对环境不挑剔,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和开阔的视野,就能安心 "驻扎",堪称湿地里的 "定居派" 猛禽。
*以上图片来自鸟网,摄影:羽翔
推荐观测点:湿地二期、三期、小洲核心保育区
红隼
"迷你猛禽",捕猎靠 "智慧"
红隼体型虽然小,却有着 "猛禽界小钢炮" 的称号。它羽毛呈红褐色,腹部带着黑色斑点,飞起来灵活得像一支箭。别看它个头小,捕猎时可聪明了。
红隼喜欢站在电线杆、树顶等高处,先观察猎物的活动规律,再制定 "捕猎计划"。比如发现老鼠经常在某片草地出没,它就会提前蹲守;遇到昆虫群,它会在空中来回穿梭,用爪子 "捞" 着吃。
发现没有?我们猛禽都极具智慧
更厉害的是,红隼还会 "利用工具"—— 偶尔会跟着农民伯伯的拖拉机,趁机器惊扰出猎物时趁机捕猎,简直是猛禽界的"机灵鬼"。
*以上图片来自鸟网,摄影:得心应手
推荐观测点:湿地一期、三期、小洲核心保育区
为什么猛禽们偏爱海珠湿地
答案藏在 "生态密码" 里
看完这些猛禽的 "反差萌" 日常,你可能会好奇:繁华都市里,为什么海珠湿地能成为猛禽的 "快乐老家"?答案很简单 —— 这里有它们最需要的 "生存套餐",而这份套餐,来自湿地多年来的生态恢复 "大工程"。
曾经的海珠湿地,面临着水体污染、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不足的问题。但通过一系列 "修复魔法":清理淤泥、净化水质,修复自然生态链,让鱼虾、昆虫种群不断扩大;恢复种植本土植物,打造出 "乔灌草 水域" 的立体栖息地;减少人为干扰,给鸟类留出安静的觅食和繁殖空间...... 湿地逐渐变成了 "食物充足、环境安全" 的 "生态乐园"。
如今的海珠湿地,不仅有丰富的鱼类、昆虫、爬行类动物,为猛禽提供了 "管够" 的口粮;还有茂密的树林、开阔的草地、清澈的水域,满足了不同猛禽的栖息需求 —— 黑鸢能在水面找食,凤头鹰能在树林捕猎,斑头鸺鹠能在灌丛过夜。正是这样 "宜居" 的环境,才让越来越多的猛禽选择在这里 "安家落户"。
下次来海珠湿地散步时,不妨抬头看看天空、留意一下树梢 —— 说不定你就能偶遇这些 "空中大佬",见证它们在都市绿肺里自在生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