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心理学实验 |"老鼠乐园"的警示:上网成瘾,不能全怪孩子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2日 08:45:0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师维

电子游戏、短视频、网络直播......孩子面临的网上诱惑越来越多,有些孩子甚至因上瘾影响到了身心健康。孩子为什么会上瘾?真的是因为自控力差吗?

文 |师维

1970年,为了深度探究成瘾行为,加拿大心理学教授布鲁斯·K·亚历山大(Bruce K.Alexander)精心设计了"老鼠乐园"实验。

★实验内容

亚历山大观察到,实验室里的老鼠会对药物成瘾,于是提出了一个猜测:实验室狭窄且冰冷的环境或许才是导致老鼠成瘾的根本原因。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精心设计了两种老鼠的居住环境。一种是狭小的普通笼子,里面空空如也,即使只放入6只老鼠,也变得拥挤不堪;另一种则是"老鼠乐园",有充足的食物、玩具,可以供16只老鼠自由活动。亚历山大同时为两组老鼠提供了掺入吗啡的糖水和普通的自来水,研究环境对于老鼠药物成瘾是否有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拥挤笼子中的老鼠会过量饮用吗啡水,而"老鼠乐园"里的老鼠即便偶尔饮用吗啡水,也更倾向选择自来水。亚历山大还发现,把那些被喂食吗啡且被确认成瘾的老鼠放入"老鼠乐园"后,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也会选择自来水。

★分析与对策

亚历山大的实验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环境对于个体的行为和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老鼠们固然喜欢带甜味的水,但更热衷于精神饱满地与同伴嬉戏玩耍。由此可见,在刺激充足、满足需求的环境中,精神因素对物质成瘾的影响远比毒品本身的影响更重要。

心理学理论也可以阐释这一现象。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不仅有饮食、睡眠等生理需求,还有诸如安全、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更为复杂的心理需求。20世纪参与成瘾实验的老鼠,经历了被剃光毛发和插入导管等一系列残酷的对待。它们除了吸食毒品来逃避痛苦,似乎没有别的选择。而"老鼠乐园"的环境满足了老鼠的社交、娱乐等需求,使它们不再依赖吗啡这种仅能满足低层次需求的物质。

荷兰社会心理学家皮特·寇恩也认为,人类的最基本需求是"联结"。当感到压力却无法与人建立真正的"联结"时,为了缓解压力,人可能会需要与某物进行"联结",如毒品、香烟、赌博等。仅仅关注特定的成瘾事物而忽视成瘾者的心理需求,只是治标,而非治本。真正导致成瘾的可能是现实中的压力,以及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

谈到物质成瘾,大部分人认为是由于成瘾者自控力差导致的。所以,我们常常听到有家长花费大量金钱把孩子送去网戒中心,孩子也许暂时会妥协、改正,但也失去了生存能力和生活动力。倘若家庭环境没有改善,很可能会重蹈覆辙,甚至造成悲剧。

其实,电子游戏等所构建的虚拟环境,目的就是满足用户无聊、解压和社交的需求。很多缺少社会链接的人,正是在游戏中获得了成就感和自我认同,以逃避现实的压力。

父母应该如何看待孩子已经出现的上瘾行为呢?家长首先要保持镇定,切勿过度焦虑和指责。从孩子的视角看,家庭矛盾和学业竞争等都会给他们带来沮丧和压力。家长可以尝试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比如和他们一起看电影、玩游戏;与孩子建立丰富的现实联结,比如一起去徒步露营、参观展览、手工绘画等。

温暖的家庭才是安全的港湾。不是孩子缺乏自控力,而是缺少一个能让他们掌控自我的环境。只有在温馨、包容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才能够自觉抵制诱惑,掌握幸福的航舵。(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婚姻与家庭》杂志供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

热点观察
走进心理咨询室后:一个女生的最后六年 | 热点透视
心理访谈
大咖会客厅|彭凯平:如何让孩子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地图:西部地区问题突出 独生子女心理更健康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丨幸福婚姻秘籍:四个"锦囊"助你化解冲突
心灵档案
心理咨询室丨一次追星花6万元 狂热追星的女孩
产业聚焦
艺术疗愈在中国悄然兴起:用艺术点亮心灵
公开课
治愈系艺术/图书
最新报道查看更多

2024年度中国船员心理健康报告:4.9%的船员存在心理风险 2024年11月27日

心理百科|遭遇破窗效应 修补好这扇窗才有性价比 2024年11月27日

公开课 | 高效育儿思维: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 2024年11月27日

"数字囤积症"引发热议:勿做"数字仓鼠"越囤越焦虑 2024年11月26日

健康中国传播大会聚焦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将组建国家级科普专家库 2024年11月26日

国内外知名心理学家相聚山师大 最新研究直击儿童青少年发展痛点 2024年11月26日

关于我们

作为国家级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心理中国"致力于心理学科普宣传,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和技能,助力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本网声明

免责:心理中国刊载文章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版权:"心理中国"原创作品,均为中国
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联系方式

热线:010-8882 4993 13167508312苏先生 Q Q:879881381(心理中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7层

投稿建议

邮箱:879881381@qq.com 投稿:邮件主题请注明"心理中国投稿"
文章需原创,并在本网首发。
建议:您如果对网站方面有任何意
见和建议,欢迎留言反馈。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