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境立德树人】青岛39中(海大附中)海洋科普讲座系列之《走进南极》

时间:2025 / 09 / 25

2025年9月23日,青岛39中(海大附中)白晓歌博士以"走进南极"为主题,为青岛39中小剧场为全体高一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海洋科普讲座。

讲座从白博士两次南极科考经历切入,通过"雪狮人面像"、冰笋、蓝冰、鹰嘴岩、冰川流动等影像图片的展示,带我们初步欣赏了南极风光,为同学们揭开了南极的神秘面纱。切入主题,白博士从南极生灵的生活习性、自身科考经历、南极科考历程以及中国极地考察历程四个方面带来同学们一起展开了南极的奇妙探索历程。

微信图片_20250923192021_60_204

白博士通过自己拍摄的影视资料展示了南极的奇妙生物,向同学们分享了南极动物不同的生活场景:憨态可掬的企鹅,强壮有力的海狮,古老的南极植物地衣以及小海豹的降临。她不禁感慨道,极地中生命的伟大与对生命的敬畏。随后为同学们展示了南极的生态,呼吁公众关注南极环境保护。

白博士用自身南极科考的视频带领同学们切实体会到了南极科考的困难险阻:工人脸上晒成的"熊猫眼"、科考队员眼睫毛上结成的冰渣等体现了科考对身体的挑战以及科考队的不畏艰苦的精神。

微信图片_20250923192033_63_204

回望中国历史,1984年12月,中国南极科考团队在困难中寻找适合建设南极站区的位置,在风雪中找寻前进的道路,在冰冷的海水中反复仔细打地基,只为让据点牢固、再牢固一点,正是因为前辈们的努力才在短短3个月便建起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她强调,"少年强则国强",必须要建立中国自信,中国尊严,感恩先辈,担负时代责任才能让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讲座座无虚席,同学们积极互动。白博士以生动的案例、亲身体验的科考经历与深厚感情的语言,将南极科考的经历与中国科考历史娓娓道来。讲座尾声,白博士鼓励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以天下为己任、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923192030_62_204

微信图片_20250923192040_64_204

本次讲座旨在通过科普极地知识提升公众对南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青少年对祖国建设的责任与担当。正如毛主席所言:"俱往矣,看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微信图片_20250923192053_65_204

【讲座感悟】

"南极"一个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在于我常常在地理相关的书籍领略它的风采,陌生则是从来没有真正的走进、了解它。在9月23日白晓歌老师开展以"走进南极"为主题的海洋讲座中,我真正的"走入"了南极。

一开始,白老师带我们欣赏了南极的美丽风光,让我对南极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我们见识了南极的生灵,看到这些奇妙的生灵,我开始对南极好奇起来。白老师通过讲述自己在南极的科考经历,使我不禁想象出一只勇敢坚强的队伍在南极风雪中努力探险着的场景。其次,我了解到了一些国家对南极提出主权声索的历史,我们国家开始陆续对南极考察,在科考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人民终于树立起在南极的民族自尊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精神面貌。

通过此次讲座,我感受到了南极神秘的魅力,也对南极的故事所震撼。真期待有朝一日我能亲临南极科考,亲自领略南极的美妙。

——2025级1班谭珺月

2025年9月23日,跟随着白晓歌老师曾走过的科考道路,我们一同走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南极之旅"。

一开始,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南极的景色,雪丘、冰山、蓝冰......总的来说,这里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既使偶尔冰雪消融,也只是露出一块光秃秃的石头。但就算是如此恶劣的环境,这片"白色大陆"仍有许多生命存在,比如可爱憨厚的企鹅,强壮有力的海豹,还有信天翁,海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南极最古老的生物——地衣,经历100年风雪,也只能长短短一厘米,但它仍能在上万年的演化中留存至今,不禁让我感叹:生命的传奇真是地球上一首生生不息的赞歌啊!

结束旅程,老师带领我们走入了南极考察的历程。1984年12月,中国考察队经历重重困难,终于首次来到了南极,前辈们就这样在冰冷的海水中仔细地打着地基,仅用了约三个月时间就建立起了中国的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实力日益强大,不仅拥有了五座考察站,科考人员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回望短暂却漫长的40多年,我们应感谢我们的英雄前辈,也应感谢我们背后强大的祖国。

而现在,未来的科学探索,许多未知的领域,都落在了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肩上。我们应肩负这时代责任,尽自己所能,为将来的建设贡献力量。

——2025级1班付梦露

撰稿:2025级1班陈瑾萱

审稿:赵晟珂、刘锋、李元基

责任部门:高一级部 海洋教育研究室

相关文章更多...

海洋教育更多

艺术教育更多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