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生态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96%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存在矿产资源开发行为,77%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存在人类活动。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
为了解决各地生态监管人员少、监管区域大的矛盾,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系统。该系统采用亚米级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生态保护红线图,在新建项目审批时,对项目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坐标与红线图范围坐标进行对比,进行判定新建项目是否触碰红线;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采集到的前后两个季度的生态图像进行识别比对,找出两个季度图像中的不同斑点,再利用移动执法终端的GPS和GIS技术进行现场核查,找出生态红线区域内的人为变化。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通过统--的地图数据接入、处理以及相关专题数据的存储和展示,为监管部门提供各类监管业务,本方案的实现主要是将已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信息化的应用。以提供对生态红线保护的准确度和效率,其设计思路如下:
平台采用三层设计架构,分别是数据采集层、数据中心层和业务应用层,其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高分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空间分辨优于1米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搭载有两台高分辨率1米全色、4米多光谱相机,具有亚米级空间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等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卫星综合观测效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我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民用陆地观测卫星,星下点空间分辨率可达0.8米,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
通过卫星地面站获取合适的覆盖淮安市范围的最新卫星地图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图像专业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辐射校正、增强、融合、镶嵌等处理,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生态影像数据。
基于GIS系统的红线划定,在地图上直观地显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分布情况,实现生态保护红线的展示和查询。
生态保护红线辅助审批子系统植入行政审批系统后,可以在项目审批时,通过输入项目规划位置的坐标,即能知晓是否触碰生态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图像自动识别子系统每个季度更新一次卫星地图,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卷积神经网络)将更新后的地图与之前的卫星地图进行自动比对,以发现两次地图中的图斑变化。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是-种前馈神经网络,它的人工神经元可以响应-部分覆盖范围内的周围单元,对于大型图像处理有出色表现。
生态保护红线移动执法子系统植入移动执法终端(手机或Pad) 后,监察人员借助GPS定位,将方便现场执法人员准确判断目标物在生态红线内外的确切位置,实现移动执法。
电话:4008855360
9:00-17:30(周一至周日)
微信公众号:cStor_cn
9:00-21:00(周一至周五)
邮箱: cooperation@cstor.cn
9:00-21:00(周一至周五)
地址:南京市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国云计算创新基地A栋9层 (在地图软件上搜"中国云计算创新基地"即可)
版权所有 © 2011-2023 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5305), 保留一切权利。 (苏ICP备110605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