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会员服务系统>>
联系我们 规划师问
协会 制度规定 组织架构 会员单位 分支机构
资讯 行业之声 规划前沿 政策法规 会员动态
服务 会员活动 评优活动 注册城乡规划师 微 课 堂 培训活动 《城乡规划》杂志
会议通知 | 关于召开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第十一届全国...

各副省级城市会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实施监督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共同探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如何让城市韧性有为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2日
分享到:

中文标题:如何让城市韧性有为
英文标题:How to Make Cities Resilient

作者信息
邹亮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摘要 城市化发展使城市人口、财富不断聚集,城市功能日趋复杂,同时,伴随着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外界威胁,城市遭受超设防情景灾害性事件冲击的频率不断增加,而提升城市韧性对此加以应对逐渐成为业界的共识。本文从韧性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探讨了韧性城市的实施路径,包括城市发展思路的转变、分阶段制定建设目标、开展风险评估、构建城市韧性目标与指标体系、国土空间布局响应、城市系统能力提升、智能规划与管理以及多元参与和协同治理等。


关键词 韧性;风险;安全;系统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has brought the accumula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and wealth, and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urban functions. Meanwhile,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city’s suffering from catastrophic events beyond the set-up scenarios is growing with external threat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and natural disasters.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industry consensus to enhance urban resilience to cope with 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resilient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needs, including the change of urban development thinking, phased construction goals, risk assessment, construction of urban resilience objectives and index system, territorial spatial layout response, urban system capacity enhancement, intellig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multiple participation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Keywords resilience; risk; safety; system

来源:《城乡规划》2021 NO.3

服务入口

今日

专题推荐

分支机构 更多

友情链接
住建部: 发展改革委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自然资源部 | 交通运输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新华社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社科院 | 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 |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 | 中国地下管线网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香港规划师学会 | 建筑杂志社 | 中国建筑学会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合作洽谈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13号中国建筑文化中心C座8009室
开发公司: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01587号-1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