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皇位和皇权是不可分离的,只要李渊在皇帝位置上一天,李世民就要承担一天的巨大风险。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李世民为什么要孤注一掷的发动玄武门之变?
因为李渊任命齐王李元吉为抵御突厥的统帅,李元吉借机征调秦王府的精锐,要将李世民彻底架空,李世民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他并没有找李渊诉苦,而是秘密召集心腹,最终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
这说明两个事情,一是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李渊,并非真的懦弱无能,他再怎么说也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对比其他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他可能不太够看,但也不是一般人,他还是挺腹黑的,对于李世民这个威胁到自己的开国第一功臣,他腹黑的并没有亲自下场打压,避免落下骂名,采取的是通过扶持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来打压李世民,自己再假装老好人。
不然区区一个齐王李元吉怎么可能真的能征调秦王府精锐?哪怕加上太子李建成,也不至于将李世民逼上绝境,主要是这二人背后是李渊,所以最后逼得李世民只能铤而走险采取武力解决问题,使得李渊阴沟里翻船。
二是李世民虽然功劳很大,班底也强,但在当时并没有掌控全局的能力,不然也不至于发动玄武门之变了,即使发动"斩首行动"的玄武门之变成功,但也并不等于可以掌控全局,反而陷入巨大的被动之中,囚禁皇帝,杀死储君和另一位亲王,这放在其他朝代大概率会被天下勤王的,还好李世民功劳足够大,而且地方实力派不强,才没有被天下勤王。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玄武门之变以后的李世民,如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他是通过控制李渊这个皇帝进而控制天下。
同时还要面对另一个情况,那便是中国古代不像其他国家,比如日本的天皇之所以可以万世一系,就是因为皇权与皇位是分开的,幕府的征夷大将军可以真正的掌握皇权,虚君有着生存的空间,所以天皇一系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中国古代则是皇权和皇位是不可分离的,哪怕权臣可以实际控制大权,可以代行皇权,但最大的合法性依旧在皇帝身上,被架空的皇帝也会在无形中成为反对权臣势力的最大代表,说不定多会就会给权臣致命一击,所以权臣到了最后,除了极少数确实没有谋朝篡位心思之外,要么是被干掉,要么是取皇帝而代之,坐上皇位,自身占据最大的合法性。
像前文交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就是先利用汉献帝这个当时具有最大合法性的皇帝,给自己势力披上最大合法性的外衣,取得巨大便利,等到二代曹丕时,虽然曹氏势力已经深化的方方面面控制了东汉朝廷,汉献帝只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空头天子,但因为他代表着最大合法性,并且有忠于汉室的势力默默支持着,始终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所以曹丕一定要谋朝篡位,一定要占据皇位这个具有最大合法性的位置。
因此李世民虽然控制了李渊,虽然可以实际代行皇权,看上去不用太急,但实际上是坐在火山口,只要李渊一天在皇帝位置上,就一天拥有最大的合法性,就是反对李世民势力共尊的主心骨,更何况在没有被李世民"斩首行动"控制之前,他就可以调动全国资源,并非傀儡皇帝,所以如果哪一天,他可以跳出李世民的信息隔离圈,趁李世民不注意来一个衣带诏号召天下勤王,绝对从者云集,那李世民就危险了。
所以李世民要马上成为皇帝,占据皇位,因此先让李渊封他为太子,再让李渊传位于他,在程序上无可挑剔,这样一来,他就真正拥有了皇权,哪怕李渊是太上皇也比不上他,也不会再成为反他势力的主心骨或者可以依仗的最大一张牌,因为已经失去最大合法性的身份。
当然还有其他次要原因,比如心腹们提着脑袋跟着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了,自然眼巴巴等着分润利益,虽然他已经掌握实际权力,但他名义上只是太子,也就是说上限只是太子,那大封心腹们肯定名不正言不顺的,很容易使得其他人不满,小封的话,还不如不封,所以还不如痛痛快快成为皇帝,那么即使大肆封赏心腹也名正言顺。
并且还可以通过提高心腹地位,加大心腹权力,来慢慢控制中央朝廷,再控制庞大的帝国。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