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温度
作者:鸢尾花 图:AI生成
去年冬至,我有急事赶去外地。高铁晚点,候车厅广播一遍遍道歉,人们暴躁的情绪像是孙坚点燃。
一位农民工大叔的泡面被打翻,汤水流进他陈旧的鞋子,他窘得满脸通红,却只顾擦地,怕别人滑倒。
我递过去一包纸巾,他抬头,眼角湿润,轻声说:"闺女,别怕脏,俺手粗,可俺心不粗。"
那一瞬,我忽然明白:温度有时是一句方言,却把"理解"两个字说得像刚出锅的馒头,冒着最朴素的蒸汽。
我们并排坐在不锈钢椅上,他把行李箱横过来,让我垫脚,像给陌生人递过来半块屋檐。
列车进站时,他与我挥手告别,背影在人流中渐渐模糊,却在我心里留下一块持续发烫的炭火,足够把这一路行程的冰雪一点点焙干。
其实,生活里有许许多多温暖的瞬间,被我们片刻感动又片刻遗忘。只是在某个时候突然想起,心里依旧是暖意满满。
有时候,我喜欢把这些故事攒在一起,像攒一把不同颜色的线,织成一条围巾,在更冷的时刻悄悄戴上。它不一定裹得住世界的薄凉,却能让脖子后面那一点裸露的脆弱不再受风。
想起我和女儿暑假去贵州旅行时的故事,因为在黄果树景区逗留时间较长错过了班车,租车去往小七孔的路上我与司机聊家常,共情他们的不易,也在那个深夜无人无车的路上感受着他带给我们的温度。
记得到了小七孔时已经是凌晨,因为我打车的信息不是选择的我们入住的酒店,他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后离开又折返,直到把我们送到住宿的酒店才离开。那一刻,我突然感受人和人之间最真诚的善意,是来自这个陌生司机的温暖。
于是我相信:世界的凉薄,不是缺乏太阳,而是缺少把光收藏再转赠的人。
心灵的温度,就是那只隐形的热水袋,被无数双手悄悄传递,外表旧得看不出颜色,却装着一路积蓄的沸点。它不需要 GPS,也无需实名认证,只在某个恰好的弧度,与另一颗心完成一次对接。
像冬夜两列反向的火车,车窗对车窗,灯光撞灯光,一秒而已,却足以让乘客同时低头微笑,把窗外的雪看成一场温柔的落花。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只热水袋,而非温度计——温度计只丈量别人的冷暖,热水袋却先把自己烫热,再去捂化别人掌心的冰。
正如泰戈尔说:"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