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搜索
我的图书馆

发文章

留言交流

+1

戴维斯王朝7

龙溪二十 2024年01月21日 发布于江苏 | 转藏

玩转积分已关注

2024年01月20日 00:00

专栏 |周末读书会

【周末读书会】戴维斯王朝7:最好的经济前景!却是噩梦的开始

摘要: 投资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个词:戴维斯双击。而这个名词,就出自戴维斯家族,今天跟盟友继续分享这本好书。

上周我们说到了60年代后期,美国股市又疯狂了,所有人都在炒科技股,但只有一个人格格不入,这就是巴菲特,一个特立独行的"股民"。

1968年别人都跑步入场的时候,巴菲特竟然解散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将钱还给了合伙人并且发了一封公开信,告诉合伙人自己对未来前景把握的思维已经枯竭,面对奢侈品一样高高在上的股价已经不会投资了,也找不到投资对象。于是他只能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平平无奇的市政债券当中,不想耽误大家发财,所以你们自寻出路吧。

这确实挺讽刺的,估计当时巴菲特也被骂惨了,美国有些"杠精"问他为什么不投资科技股,也有人说风凉话:巴菲特不行了落伍了,判断全都错了,某某公司涨势喜人,他不让买结果害人错过好几亿。。。

当时美林证券极力推荐39倍市盈率的IBM,培基公司推荐50倍市盈率的施乐,还有推荐56倍的雅芳,当时只要名字中有电子、数据处理的公司股票,基本市盈率都会很高。

戴维斯对这些企业几乎从不碰,但是他的儿子谢尔比却很感兴趣,1969年有大量的新股发行,而这些新股当时被称为射手,因为他们的价格会在上市首日喷射而出。但到了1970年,市场遭遇到了突然的打击,连续3个月下跌,70年的春天勉强守住了800点大关,当时的经济问题其实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俗称叫做滞涨。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能预料到,那些疯狂的股票出现暴跌,就连道琼斯指数也大跌了36%,那些科技公司风光不在,热门概念股平均下跌7-8成。1971年还有个重要事件,纳斯达克登上历史舞台,但是科技股却正在经历浩劫。所以你如果熟读历史,就会发现历史总在不断重复,天底下就没什么新鲜事。这些故事里面那些亢奋的投机者,无一例外都遭受到了惩罚,损失惨重。年那个激进的天才,华人经理蔡志勇,他其实1968年就神奇不在了,自己单干后就在也赚不到钱了,业绩排名垫底,但没想到这反而救了他一命,他早早把自己的基金公司卖掉了,然后金盆洗手归隐山林,反而躲过了一场暴跌。

戴维斯持有的保险股也没有逃脱悲惨的命运,他们无法支撑高高在上的估值,也开启了暴跌模式,甚至有点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这时候还有人发文说,保险行业是一个低利润行业。主要原因就是监管,强制不让提高保费,这才使得很多公司举步维艰,随着汽车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拥挤,事故率也越来越高,但保费却一直被限制,这才造成了保险行业利润下降。其他方面也一样,比如人寿保险,肥胖人士和糖尿病人增多,所以这块也存在威胁。而且美国的保险公司也太多了,僧多粥少,质量在明显下降,所以时移世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保险股很便宜,戴维斯借着二战之后的繁荣大赚了一笔,而现在他的持仓中,那些小公司大多已经被大公司收购,到了戴维斯收获的时节。

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而戴维斯家族也开始二代接班,谢尔比和他的朋友掌管了纽约风险基金,而戴维斯此时又开始从政了,他离开美国,去当美国驻瑞士大使,成为尼克松政府的一员。

戴维斯这20年硕果累累,依赖于戴维斯的眼光和坚持,换句话说,即便你没有这个水平只投资指数,这20年也收益不错,道琼斯指数上升了5倍,但债券投资者这20年却颗粒无收。不过此时问题也出现了,其实公司盈利并没有上升很快,道琼斯成分股的利润仅仅提升了一倍,而债务规模却扩张了5倍。所以这一切都显示,靠着杠杆的扩张已经接近极限,这个时候对戴维斯的儿子谢尔比来说是一个比较差的时机。

当年他老爸进入股市的时候,市盈率6倍,股息率8-10%,国债利率低于3%,所以几乎买什么都对。而谢尔比进入股市的时候,市盈率20-25倍,股息率只有3-4%,国债利率已经高达5-6%,这时候你买什么似乎都是错的,这个市场中最聪明的老油条巴菲特都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干而退出了。

谢尔比跟戴维斯不同,戴维斯属于自学成才的野路子,而谢尔比则是从小耳濡目染,接受最正统的金融知识。戴维斯也把一生所学都传授给了他的儿子,甚至一度还带着他的儿子到处调研公司,谢尔比当时只有13岁,对一些保险公司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很小就投资了一家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后来这家公司被美国烟草收购,涨了10倍。

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谢尔比最后也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投资价值观:1. 不要成为债券投资者,债券只是出借,不享受公司高增长回报。2. 复利增长会让财富快速膨胀,72法则可以知道财富多久会翻一倍。

在一个长周期之下,每多一个点的回报,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比如年化10%,21年就能变成4倍,但如果是12%,同样这么长时间能翻6倍。

戴维斯虽然已经是亿万富翁,但他的生活却节省的令人发指,除了买房几乎没有大的开销,甚至破了洞的毛衣和裤子他都照样穿着,媳妇把他的旧皮鞋扔掉,他又给捡了回来,然后用胶水和橡皮筋自己修补继续穿。凯瑟琳比较郁闷,家里的钱在不断增多,甚至一辈子都花不完,但却对于生活没有任何的改变。甚至他的孩子们小时候,从没想过父亲是个富人,甚至一度认为自己是贫困家庭,平常得到的零花钱,比同龄孩子都少,承担的家务更多。家里的汽车是雪佛兰,坐飞机也只是经济舱,即便出去旅行,也只能住廉价旅馆。戴维斯甚至不允许孩子在饭店里吃龙虾,想吃龙虾只能去自由市场买。这可能都不是节俭了,而是简直抠到了一定程度,戴维斯的想法是,花掉1美元你就放弃了1美元长期复利增长的机会。

谢尔比的成长轨迹简直就是戴维斯的翻版,中学之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历史,没学会计也没去读什么MBA,他也是学校校刊的编辑,还做了个副刊叫做保险生涯,这时候谢尔比其实已经打算以后在保险圈继续混了。戴维斯准备给谢尔比一份工作帮助他入行,但是谢尔比没有理会,他准备去华尔街先闯荡一下。谢尔比心里很清楚他老爸很难相处,而且最重要的是奇抠无比,肯定会给他极少的工资。

他凭自己的能力,找到了纽约银行的实习生工作,周薪87美元,这令他非常高兴,此时他已经结婚了,于是直接搬进了曼哈顿的公寓。他的岳父也是个金融家,曾经是波士顿证券交易所的总裁,还创办过一家投资公司,拥有一只职业冰球队,他跟谢尔比很投缘,不仅让谢尔比担任球队的财务主管,没事在家里还一块观看比赛,搞搞鸡尾酒派对什么的。戴维斯绝对不会这么做,尽管谢尔比从小就是个富二代,但直到现在,他才知道富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50年代,信息并不是很顺畅,所以谢尔比的工作就是帮助纽约银行制作分析报告,卖给那些机构投资者,所以谢尔比要不断地研究那些举足轻重的公司,翻阅他们的各种消息,甚至去现场拜访。当时这些上市公司并不完善,没有投资者关系部门,所以反而为谢尔比提供了便利,接待他这个毛头小伙子的经常是CEO本人,这让他更容易地全面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

他最早走访了5大轮胎巨头,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周期行业,利润很不稳定,所以股票靠不住。而他接下来研究的重点是汽车、水泥和铝业也大体如此,都处于一个衰退周期的起点。但当时没什么分析师敢于看空,毕竟之前一直涨的很好,谢尔比因为工作出色也得到了重用,成为纽约银行权益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并且在25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副总裁,有人说他只要再好好干5年,30岁就可能成为最年轻的总裁。

面对这样的诱惑,谢尔比又是怎么想的呢?下周我们继续聊吧~

关注【玩转积分】-专栏【读书会】,学习更多经济知识。

【周末读书会】戴维斯王朝6:哪一年看起来都很糟糕!但股市却越来越好

【假期读书会】戴维斯王朝5:股市最大机会来临的时候!往往是大家最担心的时候

【假期读书会】戴维斯王朝4:保险公司的投资逻辑,难得的生意模式

【周末读书会】戴维斯王朝3:第一次投资就赔掉了老婆的嫁妆

【周末读书会】戴维斯王朝2:做一个坚信周期的历史乐观者

【周末读书会】戴维斯王朝1:金融门外汉的逆袭,成为一代传奇

【玩转积分】为积分中心官方看看账号,您的每一次产品使用我们都记得,您的每一点学习成长我们都相伴!我们将会通过积分平台,给盟友们创造更多的权益,提供更多的服务。

盟友们可以关注玩转积分,收藏看看和读书会专栏,方便后面查找。

手机APP版本签到打卡,积分中心,如下图:

也可以点击蓝色字体,积分中心,一键直达。

本内容仅供投资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看看及回复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切勿作为实盘交易的依据。

本内容仅供投资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看看及回复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切勿作为实盘交易的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1

来自: 龙溪二十 > 《随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0条评论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