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腺癌患者发生"三高"风险大
2、乳腺癌患者发生"三高"原因
3、乳腺癌患者的"三高"防治
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发生率,在患有乳腺癌的女性与未曾罹患乳腺癌的女性之间进行了比较。
文章截图
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是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发生率较高的人群,乳腺癌患者与无乳腺癌女性相比,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率均较高。所以,为了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一定要提高警惕,重视对这三类疾病的防治!
相关研究显示,II型糖尿病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潜在预后不良的因素,它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是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绝经前的妇女影响更显著。也有研究表明,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容易促进肿瘤转移。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肥胖和胆固醇水平升高会增加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而且,当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控制不佳时,易使乳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计划暂停或中断,耽误治疗。同时,高血压、高血脂还将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事实上,乳腺癌患者,尤其65岁以上的女性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占比反而会高于乳腺癌。并且,"三高"之间又有相互影响的关系,有些出现高血压患者,也有可能引起高血脂,合并高血糖。不提前进行防治,会进一步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乳腺癌患者易发生"三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比如年龄、治疗方式、不良的生活作息等。1、年龄:本身"三高"疾病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乳腺癌患者确诊时约有70%的年龄超过45岁,在这一年龄段内,多处于绝经期或者围绝经期状态。女性患者在此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等,多会有这些老年疾病。2、治疗方式:乳腺癌患者在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等过程中,因为药物的副作用会增加患"三高"风险。比如患者在接受阿霉素、环磷酰胺、紫杉类等化疗药物治疗时,它们会对患者的胰腺β细胞产生一定的损伤,易造成患者血糖水平升高;
患者在接受他莫昔芬、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进行辅助治疗时,患者发生高血脂的风险就会升高。
3、不良生活方式:患者有烟酒史,作息不规律,高盐高脂高糖饮食方式,体重超重和肥胖,缺乏运动等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乳腺癌患者"三高"疾病的发生。乳腺癌患者如果出现"三高"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以及整体健康水平,所以,做好乳腺癌患者的"三高"防治很有必要,可以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结局。定期检查监测血脂、血压、血糖水平,这样做不仅仅用于区分它们水平是否正常,还可以预测和评估患者患相关疾病的风险等级,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提前进行干预治疗。1、血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年人的正常血压区间:收缩压 ≤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 ≤90(mmhg)。高血压是指在非同一天内连续测3次血压,舒张压 ≥90(mmhg)和(或)收缩压 ≥140(mmhg)。2、血脂:血脂项目一般都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四个基本项目。具体的正常水平数值看下图:*来源《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及《中国绝经后妇女血脂管理指南2014版》
3、血糖:空腹血糖检测有异常的患者在进行化疗、放疗、内分泌等辅助治疗时,建议先完善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和胰岛素试验,进一步完善血糖水平的监测。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可适当的节制,减轻胰岛负担,切忌不能暴饮暴食。 控制糖摄入量: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应在50克以下。红/白/黑糖、乳糖、果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饮料、糖果、面包、点心、饼干、能量棒、果酱、果汁、蜜饯、雪糕、冰淇淋等甜品肿瘤患者都应该尽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