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化工与化学学院人才顾问委员会启动仪式暨第一次会议在活动中心316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人才顾问委员会荣誉主任黄玉东,化工与化学学院院长、人才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晓宏,化工与化学学院党委书记、人才顾问委员会职务委员刘光惠,化工与化学学院副院长、人才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娄帅锋,人才顾问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以及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刘光惠主持。
[画像:image-20251011180702-1]黄玉东充分肯定了化工与化学学院在人才工作领域的先行探索。他强调,该委员会的正式启动不仅是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一项创新举措与重要里程碑,更是学校深入实施"2035年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的一次生动实践和先行探索。委员会的成立,传递了一个鲜明信号:在哈工大,在化工与化学学院,我们珍视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期待学院进一步精心组织、大胆实践,把委员会切实建设成学院人才工作的"最强大脑"与"核心引擎",并及时做好经验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化工化学模式",为校内其他兄弟学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为哈工大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辉煌,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画像:image-20251011180727-2](黄玉东讲话)
吴晓宏指出,化工与化学学院人才顾问委员会的启动标志着学院在系统性、组织化、专业化推动高层次人才培育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希望通过委员会能够系统提升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科研组织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推动学院整体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对人才顾问委员会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级人才在学术领域的标杆作用,通过常态化指导机制、依托委员会资源协同功能,当好青年人才的"导航者"。二是要坚持严格按照章程要求,落实"精准指导、全程服务"机制,当好青年人才的"质检员"。三是要构建长效跟踪机制,落实"成长导师"制度,通过定期沟通、节点帮扶、长期跟踪,形成"一人一策"的精准培育方案,当好青年人才的"引路人"。学院将全力支持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工作条件,确保委员会高效运转、发挥作用,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章程和机制,推动委员会工作走向深入、取得实效。
(吴晓宏讲话)
会上,黄玉东、吴晓宏、刘光惠为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与纪念奖杯。
领导为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与奖杯
会议期间,应用化学系主任林凯峰教授与电化学工程系梁家岩教授先后作学术报告,分别围绕申报材料的撰写思路与最新科研进展展开深度分享。与会专家针对报告核心内容进行了细致点评与热烈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随后,青年教师代表张艳秋、尚云飞、薛康乐依次发言。三位教师纷纷表示,作为学院青年师资队伍的一员,将倍加珍惜学校与学院搭建的成长平台,在科研攻关中勇攀高峰、在教学实践中精耕细作,以更扎实的学术成果与更优异的教学成效,回报学校的悉心培养与学院的倾力支持。
[画像:image-20251011180847-5]化工与化学学院党委将全力支持委员会各项工作,做好资源配置及服务保障,同各位委员与青年教师一起,将人才顾问委员会建设成为学院人才成长的加速器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孵化器,为学院和学校的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人才顾问委员会
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化工与化学学院党政联席会于2025年6月审议通过了《化工与化学学院人才顾问委员会章程》,正式成立人才顾问委员会,旨在通过精准指导、严格把关、资源整合,助力学院国家级青年人才和潜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其冲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力。委员会由15至25位学院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组成,将围绕"精准指导、全程服务、专业评估、资源协同"四大功能,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根据章程,委员会每年将召开两次常规会议,以论坛形式听取培育对象的工作进展,开展评估与指导;同时,根据人才计划申报等关键节点召开专项评审会,组织预答辩,助力申报材料提质增效。此外,委员还将以"成长导师"身份,与1至2位青年教师建立固定联系,开展常态化、个性化指导,真正实现"一人一策"的精准培育。化工与化学学院人才顾问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推动化工与化学学院的人才工作开启新篇章,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图文:侯佳佳
初审:张海玲
复审:孙永川
终审:刘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