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心理访谈

陆林院士:抑郁症和性格不直接相关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4日 13:50:1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作者:刘昶荣

歌手李玟轻生离世后,不少网友惊讶于这个让人感觉性格热情、开朗、爱笑的歌手,竟然得了抑郁症。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和人的性格有点关系但并不直接相关,看似性格开朗的人也会得抑郁症,他们的痛苦和悲伤可能会在没有外人时展露。这样的情况在社会公众人物中并不少见。

陆林曾接诊过很多社会公众人物,他表示,由于职业需求,他们在大众面前需要塑造出积极、开朗的形象,但背后其实有很多压抑和痛苦。他们的经济收入可能会比较高,但所承受的其他方面的压力并不小,可能比普通人还要大。

每个人都有可能得抑郁症,只是发病率不一样。陆林分析说,就抑郁症而言,遭受痛苦、挫折、创伤比较多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没有经历创伤、痛苦的人也可能得抑郁症,只是概率会低一点。

和性格相比,临床中诊断抑郁症有一些更核心的要素:一、情绪低落,很难真正地高兴起来;二、兴趣减少,比如之前喜欢看电影、追剧,现在变得不喜欢了;三、意志力减退,没有动力做事,容易感到劳累。

除了这些核心要素外,抑郁症的表现千差万别,陆林说,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不同的人表现不同:情绪差、话少、失眠、嗜睡、没胃口、暴食、注意力不集中、对生活失去信心等都是症状,还有的人会表现为浑身上下不舒服,有的人之前反应很快,现在变得迟钝等。

陆林表示,临床中关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严重的也可以住院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对帮助抑郁症患者康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经过系统治疗后,70%-80%的抑郁症患者症状可不同程度地缓解,不少抑郁症患者可以完全康复。

关于康复的抑郁症患者,陆林分析说,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生活中遭受了巨大挫折,比如婚姻、工作上的问题,等这些过去后,抑郁症就容易康复;还有一部分患者有着很好的社会支持,家人、工作环境没有给他太大压力,也相对容易康复;此外,及时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也更容易康复。

陆林说,康复的患者在治疗时依从性也整体比较好。他遇到不少擅自停药、中断治疗的患者,"我们发现很多自作主张停药的患者,最后病情都变得更糟糕了。"

陆林建议,如果担心药物副作用或者不想吃药的话,可以和医生商量,一方面,可以从医生那里获取专业的解释;另一方面,即使不吃药,也可以寻求其他治疗方法,千万不可自作主张停药。

此外,他还建议,如果担心自己得了抑郁症,需要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确诊,而不是仅仅求助于社会机构中的心理咨询师。

如何发现和帮助身边的抑郁症患者呢?陆林表示,如果一个人有不高兴的情绪,但是生活、工作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可以保持正常作息,这属于不严重的情况,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交流,暂时的休息等,一般可以缓解;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上述三个核心要素,无法正常生活、工作,性情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建议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诊断、治疗。

此外,陆林还提供了一些预防抑郁症的方法:一、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按时吃饭、睡觉、起床、工作、生活;二、经常锻炼身体,每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我们保持良好身心状态;三、和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四、学习掌握一些放松的方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昶荣

热点观察
孩子游戏成瘾需心理治疗 良好亲子关系是关键
心理访谈
安定医院主任医师:理解抑郁,有效应对抑郁困扰
调查报告
蓝皮书报告 | 《2021~2022年心理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心理百科
社会心理学到底有什么用? 有一个用途就是让人幸福
心灵档案
《再见爱人2》:窥见父权思想对当代亲密关系的伤害
产业聚焦
孩子厌世却让家长"放下" 儿童心理咨询市场调查
公开课
治愈系艺术/图书
最新报道查看更多

解析人际交往四种心理模式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2023年08月14日

"学习困难"门诊暑假爆火!心理科:家长不当教育是主因 2023年08月14日

焦虑型与回避型爱情的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愿望 2023年08月14日

婚姻如棋,如何才能落子不悔?别等到离婚了才明白 2023年08月14日

社交媒体流行使实时评估民众心理幸福感成为可能 2023年08月14日

蓝皮书报告 | 《2021~2022年心理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2023年08月14日

关于我们

作为国家级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心理中国"致力于心理学科普宣传,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和技能,助力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本网声明

免责:心理中国刊载文章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版权:"心理中国"原创作品,均为中国
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联系方式

热线:010-8882 4993 13167508312苏先生 Q Q:879881381(心理中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7层

投稿建议

邮箱:879881381@qq.com 投稿:邮件主题请注明"心理中国投稿"
文章需原创,并在本网首发。
建议:您如果对网站方面有任何意
见和建议,欢迎留言反馈。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