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信科技
APP
e-works global
优制网
网博会
智能制造评估
需求中心
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 文章频道 » 管理数字化 » SCM与物流

3个重要的供应链的微观属性

2025年5月23日 来源:弘毅供应链 作者:卓弘毅
关键字:供应链 微观属性
供应链有许多属性,有些是比较宏观的,例如制造中心设立在哪一个国家?这涉及到企业经营策略和关税等战略性的问题。还有些属性是微观的,偏向于执行层面的指标,这是日常供应链管理关注的内容。
1.交货时间

这绝对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属性,在任何业务中都是如此。如何衡量这个属性或是指标?最常见的KPI是“从下单到交货的时间”,也就是从客户下订单到他收到订单之间的时间。

一些采购合同会规定交货时间,这是指制造时间。当然我们也要考虑运输的时间。但是这些并不是客户真心关心的,他们想要知道的是从下订单到交货的总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系统中对交货时间的名称和计算方式不尽相同。在名称方面,有些是叫做Delivery Time,也有叫Replenish Lead Time,还有叫Planning Time Fence,它们可能都是相同的概念,只是叫法不同。

尽管概念是相同的,但是在计算方法上可能存在区别,有些是按照工作日(Working day)计算的,一周算5天,还有些是按照自然天(Calendar day)计算的,一周是7天。

在统计和计算交货时间时,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时间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换算。

除了交货时间,我们还会谈论交货的频率。例如,从下单到送货的时间是24小时,但只在周二和周五送货。因此,如果我在周一下订单,周二早上就能送货上门。在周二下订单却不能实现隔天到货,必须要等到周五才会收到。

所以交货有两个常用的关键绩效指标,我们用下单到送货时间和送货频率来衡量速度和送货时间。

2.库存可用性

什么是可用性?这是指销售的产品可能出现短缺的情况。如果客户向我订购商品,我希望我的产品一直有货,但不可能都是这样,总会出现缺货或是断货的情况。

那么,如何衡量产品的供应情况呢?通常是统计交货满足率,也就是客户向我下订单,而我能够交货的概率,也叫Fill rate。它是两件事之间的比率:总需求量和在没有延迟和短缺的情况下被满足的需求量。

如果需求量是100,而我能满足所有100的需求,那么满足率就是 100%。如果总需求是100件,但我只能提供90件,那么满足率是 90%。

有时,我们会把可用性和交货时间混为一谈,一个经典的 KPI 叫做 On Time In Full(OTIF):订单准时足额交货率。

这也是同一种比率,要求什么,交付什么,什么时候要货。因此,我们要考核的指标是既要有货,又要按时足额交货。

3.质量

质量是一个很难定义的属性,因为它取决于每个企业,你需要定义它的含义。我建议将质量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产品的技术质量。如果我销售的是一升装的橙汁,那么商品应该是一升的。但瓶子里的橙汁不可能都是一升的,在罐装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偏差,多一点或是少一点都是正常的情况。

因此,工厂通常要做的是确定控制范围,也就是正负的偏差。比方说,从 995毫升到 1005毫升,只要在这两个范围之间,就说明产品质量是合格的,没有短斤缺两。

如何定义这个范围就是企业的决定了。我们可以跟踪产品,有时一个产品超出了限制范围,这就是缺陷。然后我将测量缺陷的数量、不符合规格的产品的百分比进行统计。这是针对技术规格的质量。

在完成了生产后,我需要把商品发给客户,其中包括了包装和发运的环节,也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错误。

举个例子,产品搞错了,明明是A产品,但是在贴标签的时候,把B产品的标签贴在了外包装箱上。

地址搞错了,客户有多个收货地址,不同的商品应该送到指定的地点。文件错了,在制作发票和箱单时,员工没有把正确的订单号输入在资料中,导致客户在收货的时候不能做入库。

这些都是常见的错误,相关过程都可能带来质量问题。

企业销售的不仅是产品,还包括了服务,例如物流公司提供的是运输服务,它的质量是什么?常用的指标是及时送货率,货物的破损率等等。

企业可以自己定义重要的质量指标,例如:

从技术规格的角度看,质量包括了缺陷率和退货率。

从流程控制的角度看,从接收订单、订单准备、出货、退货管理,到售后服务都可以定义质量考核的指标。

质量的维度可以包括可靠性、安全性、可接入性、反应性,甚至是客服人员是否解决了客户的投诉,客户对于问题处理的满意度,这些都是可以衡量的维度。

质量KPI的清单很长,它固然重要,但需要先明确企业最为看重的质量指标。

4.价格??

我给价格打了2个问号。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属性,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不会考虑它。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价格不重要,它很重要,企业最好是将成本降到最低,这样产品才更有吸引力。

我们经常会向客户提出这样的问题“与其他供应商相比,您认为我们的价格如何?您认为购买我们的产品划算吗?”

我们希望获得客户对于价格的看法,以此为依据,拿出一个比其他供应商略低的报价,让客户多向我们采购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是,我建议供应链的态度是:让市场营销人员来决定定价策略,这应该是他们的职责。

定价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也与人们的心理有关,但这是市场部的决定。而作为供应链人员,我们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成本。因此,我将价格排除在微观属性之列。
责任编辑:程玥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兴趣阅读
相关资料
[フレーム]
e-works
官方微信
掌上
信息化
排行榜
编辑推荐

垂直型和水平型的供应链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新闻推荐

Festo惊艳亮相2025 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

博客推荐

从预制菜进餐厅等三个故事浅谈对工业化的反思

视频推荐
工业互联全栈赋能:构建MES系统高效落地的智能连接底座
工业互联全栈赋能:构建MES系统高效落地的智能连接底座
2025年5月29日
EPLAN:数据驱动未来——"E"起构建数智化新生态
EPLAN:数据驱动未来——"E"起构建数智化新生态
2025年5月6日
智能制造下的智能用工
智能制造下的智能用工
2025年4月15日
基于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据应用场景实践分享
基于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据应用场景实践分享
2025年2月28日
e-works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e-works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5年1月10日
[フレーム]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