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龙港的发展史,是一部镌刻着改革印记的奋斗史、创新史。自1984年建镇,尤其是2019年撤镇建市以来,这座浙南城镇乘改革开放东风,历经"农民城—小城市培育—撤镇设市"三次跨越,从滩涂渔村蜕变为"中国第一农民城",再到新时代首个"镇改市",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书写了城镇化改革的传奇篇章。
新华社浙江分社推出系列报道《新型城镇化改革龙港经验》,在新华网刊播。
新华网杭州10月10日电 近年来,浙江温州龙港市以"市直管社区"扁平化治理为突破口,通过市级部门牵头、企业与专业人才入驻,以全链式共富服务助力工坊提档升级,带动2047位居民实现人均年收入3.8万元,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51.1万元。
资源整合筑基石:集成服务破解工坊难题
连日来,家住龙港市凤灵社区的谢阿婆一大早就来到工坊,从挑选卡片到套袋,一整套动作迅速麻利。"之前要去比较远的新雅工业园区上班,现在家门口成立了灵心巧手·共富工坊,方便多了!"谢阿婆说。
"小工坊"要聚成"大气候",产业资源的精准聚合是关键。龙港锚定印刷包装、农业种植、水产加工等本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布局"共富驿站",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民生服务网。
凤灵社区正是紧扣印刷包装产业根基,携手温州富捷科技建起了灵心巧手·共富工坊,吸引周边近70名赋闲妇女灵活就业,人均月增收超4000元,旺季时最高收入达9300元,让"指尖技艺"变成"增收底气"。
在天瑞·共富工坊内,居民们正忙着制作手工制品。新华网发(龙港市委组织部供图)
此外,在舥艚第一社区,依托渔港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联合龙港市渔业协会打造"海上有金"共富驿站,为渔民提供渔获分拣、冷冻加工"一条龙"服务,将加工成本压低约15%。
为破解工坊运营中的痛点难题,龙港市还推出"云问诊"机制:线下,借每月主题党日、红色星期天等契机,选派专业干部下沉一线"把脉开方";线上,利用浙里办、龙企帮等平台,实现难题"一键上报、快速响应"。2025年以来,该机制已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93件,惠及1.2万余人次。
针对小工坊普遍面临的物流、仓储压力,"拼单式"互助模式更成了"及时雨"。由共富驿站牵头,组织多家工坊"抱团"租赁仓储空间、集中采购原材料,一举帮工坊降低近20%的运营成本,有效为经营减压、为发展蓄能。
党建联建强产业:从零散作坊到产业集群
"给植物看病和给人看病有相似之处,也需要‘望闻问切’。"龙港市信实庄稼医院的"新农人"曾祥亮拿起一株稻穗说,"这株稻谷看上去仍然是青绿色,捏着不是很饱满。这与它生长期倒伏有关,明年得加强田间管理。"
这一场景的背后,是三位一体·共富工坊的精准赋能。该工坊依托龙港市信实庄稼医院建立,由社区联合党委牵头,发动华中、九龙河等8个社区的小农户,将农田流转至社区统一规划。依托工坊现代技术和专业团队,农资费用降低5%、亩均产量提升20%,同时打造"江南生态米"品牌,通过O2O模式助推水稻价格涨幅5%,推动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跨越,实现价值跃升。
三位一体·共富工坊负责人指导工坊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新华网发(龙港市委组织部供图)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龙港市的"共富工坊"正从零散分布的家庭作坊,逐步迈向区域化、集群化的共富产业新阶段。
"我们通过多跨协作,不断推动产业由‘低小散’向‘大专精’转型。"龙港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整合同区域、同品类家庭作坊,统一纳入"共富工坊"体系,促进零散生产标准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此外,业态融合也成为将"小工坊"培育成"新爆点"的重要方式。各社区积极创建强社公司参与工坊建设,结合地方人文特色与资源禀赋,开发观光采摘、户外研学、手工体验等多元化业态,不断释放本土资源潜力。
数智赋能拓销路:多元展销激活市场活力
"金海岸直播间为龙港水产品、农产品生产销售电商以及农村电商开放直播场地,并提供直播人才,实现拎包入住便捷化开展网络直播销售活动。"龙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金海岸·共富工坊已吸引100多家农村电商参与直播项目。
除了为中小电商提供直播阵地,龙港还针对产业园区的集群需求精准发力。立足新城产业园区密集、企业需求量大特点,龙港引导市电子商务协会通过技术入股形式共同打造新城创e·共富工坊,工坊可为有需要的企业、创客们提供电商技能培训、项目孵化指导等专业服务,现已成功孵化电商项目13个,并为工坊输送电商直播领域人才55人。
永元·共富工坊负责人开展直播销售农产品。新华网发(龙港市委组织部供图)
同时,龙港进一步以数智赋能拓销路,创新营销模式激活社区消费潜力。
通过联合本地知名连锁超市打造永元·共富工坊,龙港在推动农特产品上架超市售卖的基础上,招募一批全职妈妈担任"共富推荐官",利用社群效应打开农特产品销路。居民通过"推荐官"分享的专属二维码下单收货后,"推荐官"即可从小程序直接提现产品佣金。据悉,该举措已为30余位妇女提供了灵活增收途径。
不仅如此,龙港还利用党群服务中心覆盖面广、人流量大的特点,重构"坊间市集"形态,设置6处"共富小铺",依托"码上共富"平台归集120余种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居民可直接扫描展示区二维码"码上"下单"马上"到家,2024年工坊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0%。(郭妍廷 杨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