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居的明间梁架中经常可以见到挑斡做法(图47、48)。这是一种记载于宋《营造法式》的古老做法。在温州民居建筑中常见的做法是:明间内额上坐斗向后出两跳上昂,承托上面的单步梁(剳牵)及金檩,充分发挥了力学的杠杆作用。目的是用减去前内柱的方法扩大明间室内的使用面积。在晚期的民居中,两跳上昂经常变异成类似关刀栱的造型或者是弧形斜撑式,表面充满了雕刻的花饰。在平阳、苍南民居中甚至演化为连续的三四层偷心栱承托单步梁的做法。
1.jpg
(图47)室内挑斡做法(永嘉)
2.jpg
(图48)外廊挑斡做法(平阳)
温州民居建筑中还留有古老的叉手、托脚的遗迹,在檩间有断面较小的方形木料。叉手、托脚做法是下部落于梁上,但这种方木却是随屋面举折而平行于椽下,上下均顶托两檩,起固定的功能尚存(图49)。
3.jpg
(图49)固定檩条的斜方木(洞头)
温州民居正厅与厢房的挑檐转角下的承托方式有多种(图50、51)。年代稍早的民居常见用两跳上昂承托挑檐枋,而年代较晚的民居大致会采用斜撑,这些斜撑往往雕刻为立体的狮子戏球、鹿等造型。也有很少见的用多层插栱出跳承挑檐檩(如永嘉县芙蓉村某民居)。上昂是宋《营造法式》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做法,这种做法和多层插栱承托挑檐在温州民居中的运用,体现了木作的古风。
4.jpg
(图50)转角挑檐
5.jpg
(图51)转角挑檐用斜撑(永嘉)
温州民居建筑次、梢间偶见有隔间相闪做法,梢间通长的檩枋穿过短柱连做成次间的替木。但此做法并无规律,随意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