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古民居数据库

斗栱做法
作者:-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23日 16:40:49 浏览次数:3057

温州民居建筑中的斗栱做法样式众多。大量运用于檐柱柱头,样式基本上为宋式的"斗口跳", 内转多减栱承月梁。晚期的民居也有做成多层计心造,正心慢栱还并排多个小斗。并且斗栱常和斜撑、悬柱等构件结合,构成丰富的柱头科做法(图59)。斗栱的装饰性还体现在将斗做成花瓣状,这在飞云江以南民居中较为普遍。

1.jpg

(图59)晚期民居的柱头科(乐清)

在温州民居建筑中,额枋上少见有平身科做法。但在泰顺县筱村新厝下、文成龙川街民居中,每间外廊额枋上施平身科,平身科形式多为一斗三升(图60)。有的平身科简化为只留一方坐斗,前后出耍头。

2.jpg

(图60)一斗三升平身科(文成)

插栱造作法在泰顺、文成民居中较为普遍,多层偷心造插栱使用很多,这种做法同福建的做法如出一辙,有很强的穿斗形态,檐柱柱头直承檐檩,而用多层的插栱承托很大的出檐。在永嘉、乐清、瑞安等地,插栱做法见于民居的木台门(图61)、明间屏壁上的神龛(图62)。加工手法较泰顺、文成等地显得精致。

3.jpg

(图61)插栱造木门台(永嘉)

4.jpg

(图62)插栱造神龛(永嘉)

在斗栱中除了结构作用的构件外,温州民居建筑上还出现各种装饰性很强的异形栱(图63、64),分布在廊步架的轩坐斗、室内抬梁的坐斗、多踩斗栱的令栱位置。它们几乎不起任何的结构受力,这些异形栱却以其雕刻笔法的流畅和精细,丰富了斗栱的整体效果,起到点缀作用。温州民居的内额之上不常见一斗三升、一斗六升的襻间斗栱做法,一般最常见的装饰构件是坐斗上挑出一面雕刻件(图65、66),向前下方斜置,形状有圆镜形、扇形、花篮形、桃形等,雕刻手法或为深浮雕或镂雕,图案以戏曲故事、动物花草居多。此种装饰构件也见于廊轩间,应属一种异形栱类型。

5.jpg

(图63)外檐异形栱(文成)

6.jpg

(图64)间柱柱头异形栱(永嘉)

7.jpg

(图65)雕刻圆镜(苍南)

8.jpg

(图66)雕刻圆镜(瓯海)

| | 温图微博 | OPAC2,请点击
主办:温州市图书馆 电话:0577-88967178 信箱:wzwhj@wenzhou.gov.cn 浙ICP备11032910号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