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福建闽东民居影响的地域主要包括泰顺除西北外的大部、苍南的西南部,是为闽东民居边缘区,同语言的闽语区也有很大的重合。这一区域处浙南洞宫山区,境内高山起伏,溪涧遍布,仅有的河谷平地面积也很有限,地形同闽东地区相近,泰顺的近半区域和苍南的南部甚至还是属于福建的交溪流域。自古以来和闽东的密切联系不亚于和温州中心区域的联系。南宋后期,温州平原地区人口已经密集,闽东的移民开始迁入这一地区。到了明清时期,福建仍为中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加之福建从海外传入了番薯、烟草等适应山区的作物,闽东、闽南移民进入泰顺和苍南还是很具规模。因此这一区域在民居风格上自然会受到闽东民居的重要影响。这一区域内民居典型特征是采用穿斗体系。民居木柱粗硕,梁架中直梁使用普遍,梁枋的高宽比大。民居五架抬梁之上往往用短柱承檩,出檐用插栱承挑檐檩,这些特征在平阳、瑞安的建筑中也偶有个别实例出现。民居的山墙造型丰富,观音兜式的封火墙轮廓有方有圆(图8),清水砖墙面用砖经过有规律的排列,显得清新雅致,这在温州其它区域内是见不到(图9)。闽东民居边缘区民居用砖的规格要明显大于核心区的砖,但在细腻程度上比之不及,所以缺少磨砖贴壁的做法。建筑群内的单体设计得错落有致,紧凑,内部装修上制作精良,雕刻大气、活泼,构图富于变化。有夯土外墙和空斗墙两种做法,空斗墙多为一立一伏形式,内多采用瓦砾填土,坚固耐用。
1.jpg
(图8)封火墙
2.jpg
(图9)清水砖墙(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