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衢民居边缘区是指文成、泰顺两县的西部。明代处州(今丽水)和温州泰顺及苍南、平阳西部山区银矿资源丰富。《明史·食货五》称:"浙江温处丽水、平阳等七县亦有(银)场局。"开发较早的丽水在规模上也比温州大很多。明洪武间浙江平阳、丽水等七县银课岁办2800余两,永乐间增至87800余两,宣德间又增至94040余两,其中丽水为温州的数倍。据王銮《封银坑序》,泰顺银坑于明成化五年发现,朝廷派大臣督办,岁课白银3820两。大量的处州府采矿者涌入开发较晚的泰顺一带,形成了明代这一区域自丽水迁入人口的现象。由于丽水民居受金衢民居风格影响很大,造成这一区域在建筑面貌上也带有金衢民居风格的烙印,主要表现在民居出檐用牛腿插栱承托檐檩,牛腿表面遍事雕刻,体裁丰富,有戏曲人物、动物、花草等(图10)。梁架中的月梁造型卷曲,接近金衢的象鼻梁。讹角斗的使用也较前两个区域普遍。额枋上做平身科的实例也较多。此外这一区域内民居大量使用夯土外墙,夯土墙做法是在墙根部先用卵石或块石砌筑底部,上面再分层置黄土粗砂夯实,为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屋檐做悬山遮护(图11)。夯土墙体取材方便、经济节约,属于环保的乡土生态材料,建筑造型外观质朴,体现了当地百姓因地制宜的智慧。
1.jpg
(图10)雕刻牛腿(泰顺)
2.jpg
(图11)夯土外墙(泰顺)
闽东民居边缘区和金衢民居边缘区的民居也有一定程度的相近之处。如泰顺、文成等受福建和金衢影响的地域,民居用材都是比较粗壮的。柱子的长径比较小,梁枋截面高窄,侧面基本没有弧形,也有采用圆作月梁的做法。泰顺等地的民居悬山多用木质博风板,并有造型优美的悬鱼、惹草(图12、13)。
3.jpg
(图12)悬鱼(泰顺)
4.jpg
(图13)悬鱼(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