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居形式上多为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民居中以门台为入口,四合院民居则以门屋的明间为入口。民居的围墙不高,甚至上有出檐,整体内向度较浙北、浙东住宅要小。开间较大,多至九间甚至以上,布局自由,天井空敞,不似金严、徽派建筑中的天井强调四水归堂,为避免天井过大带来的远旷感,往往在明间或次间缝用砖拼花院墙分隔天井(图17),加上庭院内绿化的修饰,带有一丝园林意境。宅中陈设简朴,中小型住宅多不事漆髹,考究的大型民居有用红黑两色漆饰梁架的做法。
1.jpg
(图17)砖拼花院墙(泰顺)
温州民居屋面搭接自如,悬山檐下也有披檐屋面伸出,形似歇山(图18)。屋脊呈弧线状,两端微微上弯,屋面平缓,出檐深远,造型舒展,上部灰黑色蝴蝶青瓦,中部褐色木梁柱与门扇映衬在白粉墙下,下部是天然石块砌筑的台基、踏步。背靠青山,在绿树的衬托下显得端庄秀丽,色调高雅、古朴自然。建筑与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民居的立面造型提供了多维空间欣赏面,不论正视、侧视、仰视、俯视皆可入画。
2.jpg
(图18)悬山加披檐的屋面组合(泰顺)
温州现存大型民居以平阳顺溪的陈氏古民居、泰顺雪溪胡氏大院、永嘉芙蓉村司马第大屋等为代表(图19)。顺溪陈氏民居建筑群共十座,多建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总建筑面积达 25200 平方米。这些大型民居均由多个合院组成,各院又有独立的院墙、台门,互不干扰而建筑又能连为一体,交通顺敞,布局科学,紧密有序。院内走马回廊,屋檐叠落,房间众多。民居大多沿着一条中轴线安排建筑与天井,横向安排隐蔽的小院落作为私塾弦诵之地和内眷活动场所,或称之为倒厅。除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外,多数房屋整体低矮,有些地方伸手可及檐头滴水瓦片。位于中央的正堂为会客、礼仪之用,屏壁之上安放先祖的神龛(图20、21),壁前置长案几、八仙桌、太师椅,两侧为扶手椅、茶几等家俱摆设,其余各间常设楼板做成阁楼,楼下多为卧室(图22、23),屋脊无过多的装饰。民居内布满雕刻、楹联、匾额,集工艺、美术、雕刻、书法、文学等艺术于一体,十分壮观。体现了当时大户望族的财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jpg
(图19)大型民居 4.jpg (图20)神龛(永嘉) 5.jpg (图21)神龛(乐清) 6.jpg (图22)卧室陈设(永嘉) 7.jpg (图23)卧室陈设(永嘉) 温州大型民居因建造者往往是豪门大户,宅中一般建有花园、游憩建筑(图24),在城区内的民居最为普遍,温州曾宅花园、张宅花园等民居附园都名入温州十大名园之列。这些民居附园一般建于住宅的后部,或者在住宅旁单独辟园,同住宅间做有漏空的砖墙分隔。堆石、亭台楼阁等做法和细节处理上不似江南园林的精巧,在风格上较略为粗犷,在树种花草选用上更为自然化。这种宅园在其它各县民居中是比较少见的。顺溪第四份大屋内的花园,以适舫为中心布置园林景观,是乡间大型民居追求园林意境的代表。 8.jpg (图24)私宅花园(鹿城) 中小型民居是现存民居的主体。象普查中发现的永嘉南垟民居,该村坐落于三面环山北面开口的山岙中,现存古民居11处,均建于清代。典型的宅院呈前后三个合院,中间以避弄分隔。由照壁、门台、厢房、正屋等组成(图25—27)。此类民居造型紧凑,占地面积在一亩上下,纵深不大,多为一进至二进,中设天井,各厅面阔多为五间至七间,有门屋者一般和门台合建,门屋设分心屏门兼作照壁。小宅因占地有限,在环境设计上就营造局部的意境,象设置花台、绿化小天井等,加上庭院内长满青苔的砖石路,人处其中,心境超然。 9.jpg (图25)双落翼式砖门台 10.jpg (图26)单檐砖门台 11.jpg (图27)民居的正屋和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