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与巴西联邦大学联合团队,在新一期《皇家天文学会月报》刊发论文称,他们在距地球50亿光年的"宇宙马蹄"星系中心,拍摄到迄今质量最大的黑洞。这个宇宙"巨无霸"的质量高达太阳的360亿倍,相当于银河系中心黑洞的1万倍,已逼近理论预测的黑洞质量极限。
2025年08月12日
7月21日,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联合四川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局以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启动高原致灾气象过程多平台综合观测试验。据悉,该试验采用地基观测站网、空基无人机、天基卫星"三位一体"协同观测的方式,旨在破解高原暴雨预报难题,提升灾害预警能力,并为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提供保障服务。
2025年07月22日
自7月9日起,《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T/CMSA0056-2025)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由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牵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国睿科技等低空经济头部单位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是我国首个针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的引导性团体标准。
2025年07月28日
近日,在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域,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联合盘锦国家气候观象台,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开展滨海湿地植被生态遥感观测,成功获取高光谱湿地植被生态数据。
2025年07月25日
近日,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在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山区完成云水资源精细探测及人工增水关键技术野外试验,为当地科学开展人工增水、缓解水资源短缺提供科学支撑。
2025年07月25日
日前,人工智能临近预报系统"风雷"(以下简称"风雷")的全新降水预报产品正式接入中国气象局短临预报业务系统(SWAN 3.0),标志临近降水预报迈入人工智能气象模型为主导的新阶段,为0—3小时、1公里级精度的精细化降水预警提供核心支持。
2025年07月22日
7月8日,由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热带区域近海强风海气边界层观测与参数化方案技术及应用示范"在广东湛江启动2025年度南海北部航次观测任务。
2025年07月16日
由国家气象中心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建设的"极端强降水预报示范系统"日前投入业务试运行。该系统集成项目各课题研究成果,实现了极端强降水天气的环流分型、实况监测、短临至短期潜势预报等功能,可供国家级和省级预报员实时访问。
2025年07月14日
7月14日,"致灾天气数智融合预报预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认定。
2025年07月21日
2025年07月22日
2025年07月21日
2025年07月21日
2025年07月15日
7月7日0时前后,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在中国台湾省嘉义县沿海登陆,8日掉头转向浙闽沿海,于21时25分左右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登陆,当天23时45分左右再次登陆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简称"台风所")联合亚太台风研究中心开展台风"丹娜丝"外场观测试验,合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年07月10日
2025年07月22日
2025年0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