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s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顾问团 >>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观点新论断。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正式颁布。这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法治保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以长远的战略眼光、高度的思想自觉和务实的工作举措,努力推动天水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一、辩证地看待发展状况
"十四五"以来,天水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坚持问题导向,健全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1.经济总量稳步提升。2024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数量达20.99万户,其中民营企业达4.54万户,民营经济为全市贡献56.1%的生产总值、70%的技术创新成果,解决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实现税收31.66亿元,占大口径财政收入的24.06%,外贸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80%以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全市推荐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1户,其中民营企业35户、占比达68.6%;认定高新技术、省级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分别为95家、69家,2024年申报民营企业省列科技项目373项,华洋电子、杰瑞新能源等企业申报项目列入省级科技重大专项。
3.要素保障更加有力。2024年全市各类园区出让工业用地13宗、32.29公顷,其中工业"标准地"出让土地9宗、19.4公顷,占园区出让总数的69%;协调出台28项金融支持措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72.75亿元、同比增长4.39%;举办"民营企业线上专场直播带岗"活动166场次,服务企业3487家,签订用工协议2000多人次;积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法院系统全年受理涉企案件241件,法定时限结案率100%。
天水市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
1.经济实力不强。全市民营企业数量仅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21.63%,民营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不到10%,实现税收仅占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的24.06%,全省民营企业50强中天水仅有2户,全市工业纳税前20户中民营企业仅有6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多,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少。
2.要素保障不力。一是资金压力较大。据天水市工商联百户民营企业问卷调查,71.74%的企业表示资金周转困难,急需贷款;60.87%的企业表示融资难,主要表现为融资渠道狭窄、贷款门槛高、银行审核严苛,众多轻资产企业难以获得足额贷款,且审批流程繁琐,耗时较长;63.04%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高,除利息外,担保费、评估费等额外费用加重了企业负担。二是人才用工紧缺。据市工商联问卷调查,65.22%的企业表示缺乏管理、专业技术和销售人才,且受地域、薪资待遇等因素影响,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难以留住优秀人才,普遍存在招工难、用工贵、留人难的问题。三是科技创新滞后。据市工商联问卷调查,54.35%的企业认为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56.52%的企业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等方面发展滞后,制约企业转型升级。
3.营商环境不优。一是政策落实不畅。据市工商联问卷调查,虽然86.96%的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但仍有部分企业反映政策信息碎片化,政策执行力度不够;34.78%的企业在政策申报过程中遇到阻碍,加之申报流程复杂,增加了企业享受政策优惠的隐性成本,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二是服务意识不强。部分部门单位对企业办理事项仍存在"拖推绕"的现象,门好进、脸好看,但事仍然难办。三是拖欠账款较多。部分民营企业反映,政府部门存在拖欠账款问题,一些企业工程款被拖欠数年,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此外,部分企业反映,招商引资承诺事项未能全部兑现,部分县区和部门招商合同条款未完全履行,优惠政策和配套设施建设未落实到位,不仅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综上所述,天水市民营经济发展有喜有忧,喜忧参半。我们应该坚定发展信心,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巩固良好发展势头,打通难点睹点痛点,奋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趋稳向好、稳中求进。
二、进一步明确思路重点
"十五五"时期,是天水市民营经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天水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落实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为根本保障,全力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实现总量合理增长和质量稳步提升,为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天水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聚焦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
(一)着力壮大市场主体。坚持把培育壮大民营经济经营主体作为基础性工程,抓好"扶小助大",打造龙头企业"顶天立地",扶持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实施自转个、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五转"工程,分层分类建立梯度培育库,加大奖励引导、要素保障、政策扶持、梯度升级。支持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联合,依法依规参与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运营,催生一批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和配套企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园、科技孵化园、标准化厂房,引导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入驻园区,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链主"企业。
(二)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工艺革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高新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培育壮大行动,加快培育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引进一批国内 "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知名"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协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建创新平台,实现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资源聚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科技专项,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引导民营企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路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三)着力打通人才瓶颈。市县组织、人社部门应主动加强与辖区内民营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创新完善人才引进和聘用机制,提高待遇保障,鼓励大学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加强与省内外对口部门、高校对接,选送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到高等院校或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学习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民营企业引进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十分紧缺的职业经理人。开辟民营企业人才绿色通道,适当放宽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定有关政策,解决民营企业人才居住、就医、教育等关键问题。构建民营企业人才库和画像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预测与信息精准推送服务,主动为其储备和输送人才。
(四)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各级政府应积极联合金融系统建立企业和信贷相互依存、互为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不断加大金融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坚持扩大贷款投放与防范金融风险并重,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财政金融部门对接商业银行建立完善差异化小微信贷管理模式,创新丰富适合本土化的特色贷款产品,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缩短贷款审批链条,放宽抵押担保范围,拓展贷款抵押品种,探索开发运用知识产权和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抵押、存贷联动等信贷服务产品,持续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规模。对有订单、有品牌、有效益、有诚信、暂时出现流动性资金紧张的民营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运用减免贷款利息、续贷展期、无还本续贷、资产置换等手段帮助化解危机。支持和引导企业通过上市、"新三板"挂牌、产权转让等方式融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方式,努力提高中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能力。
(五)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激活企业内生动力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家自觉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人民福祉和社会责任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大力引导民营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专心致志加强自主创新,抢占战略制高点,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做大做强做优企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提升企业治理能力水平。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家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开拓国际视野,提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先富促共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切实践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家国使命。
三、全方位落实政策法规
推动天水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加力落实政策措施。一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需求,主动倾听企业意见,健全问题收集—办理—跟踪回访闭环机制,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二是全面落实政策措施。一体化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国家发改委等八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及省市出台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减税降费、市场准入、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用地保障、房地产发展等各种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更多民营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创业创新获得感。三是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强化政策落实督查,建立问责追责机制,努力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二)加力强化法治保障。全面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下决心解决拖欠企业账款。有关部门要深入落实国家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统筹财政资金、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加快解决"连环欠""三角债"等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问题,严防民营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账款,坚决防止民营企业拖欠员工薪酬。二是下决心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司法等部门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落细"首违不罚"规定和"两清一免"清单制度,防范和严查趋利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钓鱼式执法以及违规异地执法行为,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为,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三是下决心提高司法服务效能。持续整治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等问题,严防滥用行政权和司法权影响、干涉、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完善行政复议、民商事仲裁、企业法治体检等制度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加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全方位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清理规范审批事项,推进"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切实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综合办"改革举措,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快速响应机制,构建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解决。三是积极放宽市场准入。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加强交易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运营和特许经营项目,确保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作者:陈 葆 天水市科技顾问团成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特约研究员
李 平 天水市企业家协会正高级工程师
李喜祥 天水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科长
缑乙蓉 中共天水市委政策研究室科长
谢晓斌 天水市科技顾问团成员、天水市企业家协会高级
工程师
网站名称:天水市科普网 版权所有:天水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水科协)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七里墩天河广场D座19楼 邮编:741000陇ICP备2020003647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364号
电话:0938-8327760传真:0938-8327760E-mail:tskeji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