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爵雷纹凝秋露

|
|
|
/
首页>推荐资讯
铜爵雷纹凝秋露
日期:2025年10月0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当草木悄然换上秋装,寒露便循时序而来。此时,冷空气愈发活跃,降温的步伐陡然加快。北方告别凉爽,天气转寒;南方褪去暑热,秋意愈发浓烈。

当寒露的晨露凝结在陕西省延安博物馆庭院的桂叶上时,展厅内一件商代云雷纹铜爵,正以青绿铜锈与细密纹路,诉说着跨越三千年的节气共鸣。

这件通高19.5厘米的青铜礼器,爵体近卵形,长流外撇如雀喙灵动,流折处立着对称的伞形顶半圆柱,三足鼎立稳如磐石。从流口到腹部,通体饰以规整的云雷纹。直线勾勒出"雷"的刚劲,曲线描绘出"云"的柔美,交织间恰似寒露前后天地间变幻的气象——云层低垂,雷声渐隐,只剩清露凝于草木。历经岁月侵蚀,铜锈在纹路沟壑间沉淀,形成"青中带褐、褐中透白"的层次感,宛如寒露清晨被霜露浸染的秋林,美不胜收。

商代工匠铸此铜爵,绝非单纯的技艺展现,而是对自然时序的精准呼应。云雷纹看似繁复多变,实则是古人对秋日云收雨歇、露凝而寒的视觉化表达,将无形的节气气象巧妙刻进有形的青铜器物之中。

在商代,爵是极为重要的酒礼器,多用于祭祀、宴饮等庄重场合,尤其在节气更替、农时节点,承载着"敬天、祭祖、庆丰收"的使命。

寒露前后正值秋收落幕,古人会举行"秋报"仪式,用铜爵盛放美酒,祭祀天地与祖先,以表达对这一年馈赠的感恩之情。这件铜爵的流口设计得细长而微曲,倒酒时酒液如秋日清泉缓缓倾注;高度适中的三足,恰好能置于祭祀案台的暖炉旁,既保酒香不散,也暗合寒露"藏暖御寒"的生活智慧。

商代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理念,而节气正是连接"天"与"人"的纽带,铜爵上的云雷纹,既是对秋日气象的描摹,也是祭祀时"沟通天地"的象征——云为天、雷为地,纹路交织,藏着"天地和谐、时序有序"的祈愿。

如今,这件从陕西省延川县马家河乡用斗村出土的云雷纹铜爵,陈列在延安博物馆"节气与青铜礼器"专题展区,与其他节气纹饰青铜件相映成趣。春分的"藻纹"如春水荡漾,充满生机;夏至的"蝉纹"似夏木鸣蝉,热闹非凡;而寒露的"云雷纹",便是寒露清寒最贴切的注脚。

暮色渐沉,晚风携着凉意拂过面颊,抬头望见天边低垂的云层,竟与铜爵上的云雷纹渐渐重叠。那一刻突然懂得,这些穿越千年的青铜器物,早已将节气密码刻进文明的基因,在今时今日的寒露里,与我们温柔相逢。

(作者:桑红珍 责任编辑:曹锐怡)




X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フレーム]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