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文物产权巧处置 闽南古厝焕新颜

  • 解决产权问题并完善保护工作,是文物建筑重焕新颜的开端。林志福说,为了让老建筑"活"在当下、惠及民众,当地参考其原有功能属性、文化内涵,为每一座建筑制定个性化活化利用方案,充分发挥其教育、科研、旅游等功能,"我们初步考虑将施琅故宅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村,坐落于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腹地,哈乌尔河畔。经几代人拓建,恩和村如今占地约1500亩,常住人口一千余人。村中完好保存着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木刻楞。
  • 时值秋收时节,阳产村村民们利用晴好天气,将辣椒、玉米、山核桃等农作物晾晒在房前屋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晒秋"景观。
  •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它全长7.8公里,纵贯北京老城南北,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也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被誉为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脊梁。
  • 在云南丽江,东巴文化作为纳西族的古老智慧结晶,正因无数当地人的坚守而延续。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和虹30余年如一日,致力于东巴古籍文献的挖掘、研究与保护,让这一"世界记忆遗产"走向世界。在她和无数传承者的努力下,这份千年文明正焕发新的生机。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