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外发布,面向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领域实际需求,聚焦高盐废水处理回用、干式烟气净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识别监测等难点问题,共设立28项任务榜单,加快推动我国环保技术装备创新发展。
根据《通知》,28项任务榜单涵盖"重点整机、成套装备"以及"关键部件、材料药剂、控制装置"两大类。任务实施期为2年,入围揭榜单位按照要求开展集中技术攻关工作,并进行应用验证。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会长于鸿立表示,"重点整机、成套装备"重点攻关亟需的21种技术装备,突破其产业化瓶颈,解决同类产品的低端化、同质化问题。同时《通知》围绕国产专用零部件、材料、功能药剂、软件控制装置系统等产品存在的使用寿命短、运行不稳定、工作效率低、能耗高、精度低等问题,重点攻关亟需的7种关键产品,解决相关产品的功能性问题。
南京大学教授许柯表示,28项揭榜任务主要体现了对环保产业痛点、创新路径和发展趋势的系统把握,体现了高技术门槛、高产业需求、高公共属性的特点。其中,任务紧密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绿色转型中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如"高炉煤气精脱硫及硫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是钢铁行业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核心技术保障,要求开发宽低温高效催化剂,响应了烟气治理重心向非电行业及精细化治理的转变。
此外,《通知》还体现了政策新导向。许柯认为,《通知》在任务设计上,新污染物治理成为重点。首次将"新污染物治理技术装备"明确作为独立的优先级类别,设定严格目标,标志着新污染物的治理模式转向"精准识别+深度去除+风险管控"转变。此外,《通知》明确将能效列为关键验收指标,强化环保装备对"双碳"目标的服务。对智能监测装备的布局力度和性能要求显著提升,推动环境监管向"全域感知、实时精准、智能决策"模式发展。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发布优秀成功应用案例,并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对揭榜入围、优胜单位予以支持。鼓励各地方结合实际情况,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资源配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