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文化"破圈"记-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10/10 09:25:32
来源:广西日报

二次元文化"破圈"记

字体:
分享到:

二次元文化"破圈"记

2025年10月10日 09:25:32 来源:广西日报

  原标题:二次元文化"破圈"记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热度高涨的广西文旅市场中,一股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二次元热潮格外引人注目。形式多样的漫展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多地密集举办,各大二次元主题商圈人流如织,这股由年轻一代主导的文化潮流,有力地推开了连接虚拟与现实的"跨次元传送门"。

  二次元一词最初是对"two dimensional"(二维的)一词的日语翻译,通常指由动画、漫画、游戏等组成的虚拟文娱内容,如今已延伸至周边衍生品、虚拟偶像、主题展会等产品和活动。种种迹象证明,二次元正在从小众文化走向大众生活,成为推动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二次元的"破圈"之力,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

  打破线上线下次元壁

  每逢漫展举办之时,南宁市的各大商圈会出现许多装扮华丽的二次元爱好者,他们会Cosplay(角色扮演)成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在活动结束后与朋友逛街聚会,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对于这种现象,市民早已司空见惯:"今天一定又有漫展了!"

  "以前的二次元爱好者在大家眼里是比较异类的,大家都生怕自己的爱好不被理解。""入坑"十几年的二次元爱好者王女士说,"现在明显感觉到公众对二次元的接受度提高了,Coser(角色扮演者)走在街上收获的不再是异样目光,而是善意的欣赏甚至由衷的赞美。"

  曾经"圈地自萌"的二次元,不再局限于屏幕之内,其丰富的业态已经深度融入线下,走向大众视野。

  10月3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良牙动漫秋季盛典现场,总展览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场地里人流如织。逛展的二次元爱好者不只年轻一代,陪伴孩子的中年人亦不少见,甚至会加入Cosplay的阵营。

  这次漫展,二次元爱好者唐先生带上50岁的父亲,一起Cosplay游戏《逆转检事》中主角御剑怜侍与其父亲的角色。唐先生对于父亲的反应感到惊喜:"原本以为我爸会拒绝,没想到他答应了,而且在现场‘集邮’(合影)比我还积极!"

  作为广西的老牌漫展,良牙漫展已有20年历史,参与人数从上千增加到上万,承载着不少二次元爱好者的青春记忆。其中,2010年夏季的一次漫展,对主办方南宁良牙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良牙来说印象深刻。

  "那次漫展没有空调,场地面积也只有这次秋典的七分之一,我们只能拉来冰块降温,大家就聚在冰块旁边聊天、拍照、玩耍。"良牙说,"这些年我们努力让漫展规模扩大,内容做得更加丰富,就是希望能够为二次元爱好者开辟出一方可以安放梦想、聚集同好的天地。"

  放眼漫展现场,因热爱而会聚的人群随处可见:精心布置的国风、奇幻等风格的摄影棚前,Coser被众多摄影师包围;一排排动漫同人、热门IP周边的摊位前,挤满了挑选心仪周边的大小朋友;宅舞大赛中,台上的舞者与台下应援的粉丝跟随着音乐节奏,忘情地跃动......

  不同圈子的爱好者,在漫展中都能找到一席之地。良牙将自己比作"破壁机",努力打破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的"次元壁"。"这些年我们进行了引入品牌联名、设置养生专区、开展公益科普等创新尝试,想在漫展场景边界的探索中,让广西的二次元文化蓬勃发展。"

  除了漫展外,二次元主题餐饮、二次元演唱会、虚拟偶像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将这个小众圈层的爱好,逐渐演变为可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生活方式。当虚拟热爱照进现实生活,二次元在不同业态的融合中,完成了它的日常化进程,逐渐渗透进现代生活的肌理,实现真正的文化破圈。

  走向主流的青春动能

  据央视财经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泛二次元(二次元文化的扩展概念,涵盖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及其衍生内容与服务)用户规模从2017年的2.1亿激增至2025年的5.26亿,2025年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521亿元。

  这一数据清晰表明,二次元已不再是特定小众圈层的兴趣标签,它正重塑着当代青年的娱乐、社交与消费习惯。那么,推动二次元强势"破圈"背后的巨大动能,源起何方?

  回顾二次元概念兴起之时,"奇装异服""不务正业"曾是外界对二次元爱好者的刻板印象。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凭借共同的热爱组建起同好社群,在主流视野之外,开辟出一方精神自留地。

  "80后"二次元爱好者吴女士回忆:"最早大家是通过论坛、贴吧,慢慢建起一个个粉丝群,之后才逐渐延伸到线下的漫展和各类活动。"她认为,寻找同好、社群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寻找一份情感连接与身份认同。

  渐渐地,大家发现"爱看动漫的孩子们长大了"。那些在社群中寻找认同的二次元爱好者,开始注重更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种主动破圈的倾向,在"Z世代"年轻人身上尤为突出。

  研究显示,"Z世代"已成为二次元消费的中坚力量。背包上挂满十来个动漫限定徽章,使用喜欢的动漫车贴"招摇过市",为虚拟角色举办生日会......这些行为背后,是"Z世代"对情绪价值与社交认同的需求。"他们不再隐藏自己的热爱,反而更愿意将二次元标签作为自我表达的一部分。"南宁二次元社群运营者付先生说。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入,也成为二次元破圈的关键。付先生从近年漫展的变化中观察到:"过去Coser扮演的多是日本动漫、美国动漫的角色,现在国产二次元作品的形象已占据主流。"

  随着国内动漫产业资本投入与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中国本土原创动漫和游戏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等现象级热门IP崭露头角,让沉淀于民族记忆中的文化符号,借助二次元的表达方式重焕新生,唤醒了公众血脉中共通的文化情感。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于爱涛认为,国产二次元作品带来的体验,是海外作品难以提供的,因为它根植于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生活经验。"当熟悉的文化元素被巧妙地融入故事中,当角色口中道出充满本土特色的对白,当观众在虚构世界中辨认出基于现实场景的设计,这种‘都懂’的默契,创造了一种特别的愉悦体验。"

  本质上,二次元的破圈是行业走向成熟的一种体现。以多元、优质的内容回应大众期待,以真诚、创新的表达赢得情感共鸣——这正是二次元文化迈向健康与繁荣的生命力所在。

  驱动文旅焕新升级

  二次元的破圈之力,正以惊人的能量重构消费场景的版图,为广西文旅产业注入全新的活力与动能。

  良牙动漫秋季盛典结束后,许多二次元爱好者并未直接离去,而是相约转战会展动漫城挑选"谷子",在"吃谷"中延续热爱。"谷子"是英文"Goods"(商品)的音译,泛指动画、漫画、游戏等IP衍生的二次元周边商品,如"吧唧"(徽章)、卡片、挂件等,其背后蓬勃的"谷子经济"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消费新热点。

  今年,日本动漫《排球少年》里西谷夕角色和及川彻角色的"吧唧",在二手平台上分别被炒到了7.2万元、8.4万元的天价。在南宁,许多商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流量密码,纷纷从传统百货向二次元文化商业转型。还有网友自发整理出南宁"二次元吃谷路线",标志着本地化的二次元消费生态正逐步成型。

  "2024年二次元品牌开始入驻后,商场全年的客流量实现了40%以上的增长。"南宁百盛商场营销中心经理王元君说,商场开辟专区打造常态化二次元市集,还定期举办宅舞展演、Cosplay签售等活动,构建起集社交、娱乐、消费于一体的二次元沉浸式场景。

  当二次元的无限创意遇上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将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去年,靖西绣球与国产游戏《恋与深空》的跨界联动,让不少广西网友直呼:"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潮!"

  本次联动中,《恋与深空》邀请自治区级非遗项目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肖琴、赵金玉为游戏角色定制专属绣球,并推出融合绣球元素的限定卡面。玩家可通过打卡、互动获取游戏周边、游戏道具等奖励。

  同步上线的纪录片与科普长图,进一步放大了靖西绣球的独特魅力。正如赵金玉所言:"这种跨界合作,不仅能够提升靖西绣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够为其他非遗项目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广西动漫产业的发展,也成为赋能文旅产业的坚实力量。据悉,广西动漫产业目前已形成了近800家动漫企业、5亿元年产值的产业规模,正在稳步增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本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创新转化,一系列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文旅产品正持续上新。

  蓝白相间的圆滚身材、冒着星星的萌趣大眼,或捧着米粉、或举着烤串、或抱着水果......以今年亮相的"喵小桂"为例,这一"活力夜广西"官方IP形象以萌趣造型融入本地元素,目前已推出冰箱贴、钥匙扣、水果联名贴纸等12款主题文创,成为"可以带走的广西记忆"。

  "喵小桂"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结合广西文旅夜经济特点,不断丰富IP内涵、讲好品牌故事,推动"喵小桂"向具有可持续价值的文化消费品牌升级,逐步成为广西夜经济的重要文化符号。

  广西的探索证明:当二次元真正融入一方水土,它便不再是转瞬即逝的浪潮,而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虚拟与真实的文化桥梁。

  蓝海之下,如何前行?

  "二次元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标配’,它不再是小众的亚文化,而是他们的主流生活方式。"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人研究院院长吕欣在接受采访时,做出了明确判断:这个曾被视为边缘的文化圈子,正快速成长为一个拉动消费、连接情感、充满想象力的新兴产业。

  驱动二次元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国产动漫的全面崛起。吕欣表示,国漫在题材、制作和资本层面形成了良性循环,其品质与好莱坞、迪士尼和日本大牌动画公司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展现出超越之势。

  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内容优势,直接转化为了强大的市场消费力。年轻人不再盲目崇拜海外IP,转而为本土文化符号买单,这为整个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前,以"谷子经济"为代表的泛衍生品市场,已成为二次元产业最显性的增长点。这股消费力量,推动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到渠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使得二次元产业从一线城市迅速"下沉"至县域市场,激活了更广阔的区域文化消费潜力。

  数智科技与智能媒介的兴起,推动着全球文化样态与传播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技术平权所带来的共创模式,正在重塑二次元文化产业的未来。当下的二次元爱好者不再满足于被动观看,他们更希望能够参与到内容创作中。

  我国首个虚拟歌姬洛天依,其粉丝自发创作上千首歌曲;《斗罗大陆》作为现象级国漫IP,不少玩家自发设计周边......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年轻人强烈的参与意愿。而AIGC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更大幅降低了创作门槛,推动产业从"精英创作"走向"全民共创"。

  吕欣认为,技术平权让每个动画爱好者都可能从观赏者变成创作者,这将引爆二次元内容生态的多样性。未来,VR、AR技术的加持将重构文化体验,而动画、电影、漫画与游戏等媒介的融合能够最大化释放IP价值。此外,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或将进一步催生"陪伴经济",使二次元的虚拟角色进化为具备交互能力的智能体,开启情感化人机交互的新市场。

  在展望产业蓝海的同时,吕欣也指出了繁荣背后的隐忧。他援引日本"御宅族"文化的教训警示,二次元强大的精神抚慰作用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人们过度沉迷于架空世界而脱离现实,就会演变为社会问题。"对于产业从业者与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引导健康的文化消费习惯、防止虚拟世界侵蚀现实生活,是产业繁荣下必要的前置性考量。

  未来,如何在技术赋能与内容创新中守住文化的根脉,在虚拟繁荣与现实关怀间找到平衡,是二次元破圈之后更深远的命题。技术的浪潮不会停歇,文化的内核需要始终清晰,这场青春的浪潮方能不失方向,奔涌向前。(记者 覃浏榴 柳思羽)

【责任编辑:陈燕】
阅读下一篇:
二次元文化"破圈"记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