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年10月21日 10:52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薛涛
今年7月,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客座教授薛涛撰写的《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一书正式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发行。发布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和读后感,不少给作者带来了新的启发,也开始筹备《道与得》的再版。本文为作者做的修订版的序言。
序言分上下两篇共9000字,阅读大概需要12分钟,加上各种非常有价值的文章链接,大概5万字左右,阅读需要一小时,但绝对有价值。考虑部分读者速读习惯,给与摘要在前,共1900字,两三分钟可以读完。
摘要
上篇
一、站在未来看现在
1、偶然太多,必有必然,这是叔本华的说法;王德峰也说,人到了年纪还不信命,就是缺乏慧根。信后要怎么做?自然不是四大皆空,而是要做"致良知"的心。
2、当下时局唯艰飞猪落地,企业家们才纷纷开始在国学中找寻精神的力量,其实,这个力量说的就是"心力",大白话就是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这个心力,自然首先离不开发心。
3、年少时候错过论语,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真叫是起了个"大晚",这次写书却幸运的赶了个早集。这对笃信不跪和"接化发"模式的我,是幸运的。
二、儒释道的合流和帛书的意义
1、书成之后,我从傅佩荣大师开始,认真读了一些道德经的本经解读。很高兴读完之后,我对道德经的解读依然立得住足,限定于我的定位目标下,运用到管理和认知,不纠缠于学术,不痴迷于玄学。
2、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说,读一本书最好的方式是写一本书,我的体会是,如果理解还不够深刻,那么就再写一遍!
3、道德经传世版和心学、六祖坛经一样,都是儒释道合流的产物,都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的结晶,而帛书其实也不是老子的原著。原教旨主义本身是有极大风险的,金刚经说"无有定法,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帛书自己也说,"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而不是"执古之道"。
三、起个大晚与捐书入校
1、每个人要在书中获得的东西并不相同。我是为入世写的,定位在服务于职场管理者,和希望在青中年阶段找到幸福的人,目的决定视角,视角决定解读方式,并无正确错误之分。
2、第一版的最珍贵之处,也是在第二版要修去的部分,恰恰就是我拿我自己做了书中被解剖的青蛙。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接化发"的写作过程展示,掌握这个方法,可能比书中的内容更有价值。毕竟,我说的就不是我说的,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阳明先生选择自己不写书,都是一个道理。
3、觉悟太晚,人生对于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各种迟到和错过,如果能亡羊补牢已经是一种万幸,但那也是成功的成长为一个普通人而得过且过的万幸而已了。面对AI带来的大变局,我们的教育依然沉溺于过时的"普鲁士"模式,我们的家长在当下内卷的焦虑下更走向了错误的方向,违背了"君子不器"和"前后相随"。
4、成年人走的弯路,一方面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下的选择,一方面确实也有原生家庭的责任,如何不让家族的阶层局限继续恶性循环下去,还是要按孟子说的"反求诸己"来努力,尽早提升自己。无数的教育悲剧,反证了成功的父母应该是做孩子希望的父母,而不是强迫孩子做了自己希望的孩子,这才是"前后相随"。
5、道德经里的舍得、不争,既不是先舍后得的术,也不是放弃理想大度躺平求个四大皆空的安稳,而是更高维度的心法、活法、算法和解法,让人相对更容易得到幸福,甚至还可以顺便成功。简单归纳,就是克制浅薄而直接的欲望,放下盲目而自扰的执念,真正了解自己方能洞悉时局做出明智的选择和高效的坚持,由此方能"既"长期主义"又"活"在当下,并获得内外相和的成功。
6、我们国家如何完成对当下困难局面的转折,我以为不在于科技和产业的突破,那只是术,恰恰应在于思想和文化的突破,那才是道。
下篇
四、感恩
1、本书除了前几篇,后面是不够好读的,但爽文时代早已经结束了。解法都在自己身上,不经过痛苦的摸索很难有所得,写书者能做好催化师已经难得了。
2、感谢很多企业家对本书的大力支持,比如宋总的五百本、潘总的八十本、阎总的四十本、黄总的二十本、李总的二十本、唐总的十本......
3、艺术的核心是留白,管理的核心是留白,其实写好一本书的核心也是留白。高手们的同行和同解,是一起对道德经这本"万经之王"共同钻研,由此我收获了不少真心相交的好友。
五、四十二章经的"二生三"
1、"二生三"的启发,就是在当下的局面,对于管理者必须做到"既要又要"。这个含义得到了高度肯定,这次修订结合对佛学和心学的阅读,尽力补上。
2、周星驰的电影成为极品的一个原因,就是内涵于勇敢的笑对惨淡的人生,依然坚守着善良和努力,从不躺平。
3、总看到一些人,把天命、道德经乃至佛经理解为躺平,私以为都是错的。道德经说"有无相和",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躺平之人自以为得道,笑别人还在"有"中挣扎,却不知自己也坠入了"无""空"之井。
4、幸运的70后可以浑浑噩噩如我,总有点机会在等着我去混到亡羊后痛醒,补牢后还可以得过且过,但是未来的00后10后乃至20后呢?读者们都即将或者早已为人父母,要提防的,是不要再让自己的认知成为孩子人生的天花板,让他们继续成为普鲁士教育的典型牺牲品,坠入了铁杵成针的陷阱,变成了自私又短见的慕容复,或不懂管理的岳不群。
正文
一、站在未来看现在
《道与得》这本书面市已经有三个月了,虽然这本书的热度比不上我的PPP的那本,却也得到了我意料中的积极反馈,心里的感恩之情无以言表,秋分之日,放弃了在明媚的阳光下欣赏帝都最美的时光,到办公室认真的爬格子。
说它的热度不如PPP那本,因为那本是在PPP火热的时代,虽然我的书其实是来泼冷水的,结果,还是很多人把它当做PPP的工具书,三峡等企业甚至大批采购(下附),将这本书当作了入职培训的教材,但真懂这本书的四分类核心理论的其实占比并不高。(相关阅读:"双导师制"帮助新员工实现"双提升")
PPP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业内有人调侃,我这个PPP时代的"炮哥",是泼灭那个虚火的其中一份子,难道我做的不对吗?那笔劳民伤财的钱真的是不该赚的。现在环保企业的困难,有不少也是我们在为14年以来的PPP改革的错误在买单。能够稍微提前的站在当时的未来看当时的现在,即便良药苦口,也是善莫大焉吧!
2016年正因为财政部相关部门的约稿,不小心逼自己去结构化了碎片状的理解,逼出了PPP四分类,并多少算做了个预言,这里面真的有运气的成分。2014年加入E20以来,为了和企业家交流管理,以往不太爱读书的我,开始系统性的阅读从德鲁克到稻盛和夫再到老子,对我这个不算爱读书的迟钝混沌者又是一次大幸运。这里面肯定也有偶然,但是也必然有偶然中的必然。三位思想家的内在相通处,让我在两年后的2018年一篇论管理的文章中(下附),让一鸣总监(E20创意总监)画下了三个人在一起的漫画,也许就预示了今年的这本书。
37_1_1729474052.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相关阅读:薛涛:要避免"二分思维"-评析北大教授的"管理不能大于经营")
有趣的是,这篇怼当时还在如日中天的程教授的文章(她出事是在三年后了),却恰好也应扣了现在对道德经的"二生三"的理解。偶然太多,必有必然,这是叔本华的说法;复旦王德峰教授也说,人到了年纪还不信命,就是缺乏慧根。作为一个欠读书的理工男,我赶紧开始信了。王教授说的信命是信什么?是信佛家常说的因果。信后要怎么做?自然不是四大皆空,而是要做"致良知"的发心。
当下时局唯艰飞猪落地,企业家们才纷纷开始在国学中找寻精神的力量乃至具体的解法,其实,这个力量说的就是"心力",大白话就是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这个心力,自然首先离不开发心。在今年7月,海尔的张瑞敏在北大谈了他读了四十年道德经的感悟,还恰好我就是在程教授的公号的九月发文上读到了:张瑞敏谈《道德经》与企业管理。(←请点击相关阅读)
而作为上个美好时代的央企掌舵者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利名具身的唯二的宁高宁(另一位是宋志平),与我同曾为外贸公司管理者的他(当然他是大神和高级管理者),刚刚面世的第一本书恰好也就叫《三生万物》。
37_2_1729474052.png?wx_fmt=png&from=appmsg
比我早醒太多且能力超强的与我同曾为咨询人的冯唐,在《成事心法》的自序中说"道德经、论语的年代太久远了"所以他选择了解读曾国藩。但是,面对当下,他也食言了,刚刚开了论道德经的视频号。看了下,点击量暂时和我的差不多,估计按他的风格,书也在路上了吧。话说回来,咨询神妖各有大小,但咨询人们在认知方法论的打磨上最容易共鸣,我的书评里也有不少来自咨询界好友的精彩评论:
流水拾花: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一)"人生若只是初见"
流水拾花: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二)"朝花夕拾,相见欢"
而国内咨询界的大神之一,给华为做基本法的彭剑锋老师,则已开始大量用禅来谈管理创新的心法了:创新与中国禅——慧能的八大创造创新与启示(收藏版) 。(←请点击相关阅读)
更不用提当下王阳明的火热。其实六祖的禅,阳明的心学,和老子的道,都是国学几千年合流的智慧,尤其是入世修的观点,那是异曲同工,当年的稻盛和夫就是凭借这些,在类似的时局下一举成名的。要说最早关注道德经的,还是E20的傅涛老师对道德经的研究,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导致"上善若水"写满了E20办公楼的每个角落。此处,又要再次感谢傅老师的支持,以及E20这份工作给我的机会,让我早了上述这些大神们一年,写出书来,否则他们的书出来,我可能未必再想动笔了。或者我在本书中,实现的将这部"万经之王"打碎了重构出来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的目标,难免会受到这些大神们的著作的影响,这对笃信不跪和"接化发"模式的我,也是遗憾的。(相关阅读:薛涛: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用"接化发"来读书)
好友明华总调侃我的书不好读,实在不能给人一个痛快的解法。但我估计等那些大神们写出来,也不会有这么的美事儿。因为在当下,已经没有了那么简洁明快的破局机会。
孙明华总在2024水业战略论坛上谈到《道与得》这本书
我还是幸运的,之前遍查京东图书,还没有真正将道德经解读和管理学实践完美结合且深度交融的书籍在市。我写解读之时,只是曾经在前面不到一个月草草看过曾仕强老先生的一些解读,继"玄"的解字通关以后的后俩月,一通百通,也就不用再参阅他人的解释。不受其他大神们的系统性影响来解这本书,对于我再次是一次幸运。我在第一版序言中曾说,年少时候错过论语,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真叫是起了个"大晚"。这次写书,却真是幸运的赶了个早集。
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上 |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没有了火热时代的顺风车,自然《道与得》的热度不能与PPP那本相比,PPP的书三年内历经三印售罄,很快迎来了二版。这事儿还是让我心中动了念,我的第二本书,也希望未来有个二版,同样给自己的某一项研究,画上一个美好的句号。在我去年夏天通宵达旦的拼了"中(年)"命,真的用三个月写完了二十万字,完成了上一个几乎自不量力的FLAG(因一篇"奉"的热文立下了花三个月成一本书)后的某日,我曾经对和我一起编书的八仙里的"毛毛"说,我要认真的把庄子、佛学、心学乃至西哲再读几年并编写进去,可能至少还要三年。现在看,这第二个FLAG要完成的难度和时间,只大不小,只长不短。(相关阅读: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一))
37_3_1729474052.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与作者一起参与创作的团队巧合的是8个人(薛涛、谷林、全新丽、赵一鸣、郭永伟、毛茂乔、李晓佳、汪茵),大家戏称这是"八仙"的组合,并请一鸣设计留下了这样一张漫画,放在了本书的前勒口处。
二、儒释道的合流和帛书的意义
其实,二版多少也就算个执念,这本书一定稿,我就已经开始了修订,那是真总觉得没写完善。对于庄子、佛学、心学乃至一些西哲、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道理,在三个月里是囫囵吞枣的,对于道德经本身的理解,也还有很多浅薄之处。书成之后,我从傅佩荣大师开始,认真读了一些道德经的本经解读。当然道德经的解读汗牛充栋,限于我的学习能力和时间限制,读的也都是学术流中的普及版。我很高兴的是,读完之后(包括结合帛书版的解读)再回头看,就我明确的目标(管理三对和认知三格)出发,我自己对道德经解读中自己"民科"般构造的系统(人书金字塔、阴阳全谱论等)依然立得住足,尤其是限定于在我定位的上述目标的前提下,运用到管理和认知,不纠缠于学术,不痴迷于玄学,还与一些作者颇找到不少共识。
注:在本书的序言中介绍,"个人成长和组织成长,个人战略和组织战略,个人管理和组织管理"被作者概括为"管理三对"。(相关阅读:薛涛自序: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 )
作者对"认知三格"下的定义:认知=价值观(格)+思维能力(格)+创新力(破格),认知就是"格"在人世间的反复过程。(相关阅读: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一) )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说,读一本书最好的方式是写一本书,这简直就是我的"接化发"论的升级版,我恰恰也与之偶合了。三个月里我的收获,远远大于我的前八年的漫不经心的阅读和两年的朋友圈感悟试发,而这正是晓航总所洞察的:"这次偶然机缘促成的写书过程,却开启了他的"悟道之旅",在"入世"和"出世"的边缘重新看"管理"、看"人心"、看"道心",成就了他化茧成蝶、自我蜕变的经历。从某种意义说,我认为对他自己的利益甚至高于本书的价值。"(相关阅读:孙晓航:一个ENFJ型领导者给INTJ型管理者的启发)
所以,我现在的体会是,如果你感觉写完对这本书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那么就再来写一遍!这才是我早早开始修订第二版的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在发一些道德经的微信文章中,有群友向我提建议,说用传世版来解读道德经是不完善的,甚至是不能成立的,必须去依据帛书。好吧,在这次修订中,我看完了所有帛书版与传世版的对比,帛书里确实有些东西是更精彩的,比如"大器免成",比如"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不过,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传世版是站不住的。传世版和心学、六祖坛经一样,都是儒释道合流的产物,都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些许后世的改动是属于糟粕(往往是儒家政教合一后的行为,他们改动后教唆的,恰恰就是极度崇古),也有同样数量的后世改动明显比帛书精彩。更重要的是,传世版保留了老子思想的绝大部分精华,根本不影响读者领会到其思想的总体构架。所以我在这次修订中采取了兼收并蓄择优录取。世面上把帛书的意义夸大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少其实有着自己开班授课收割谋生的目的(可参考我的书的第十三节的题目《凡人皆有屁股、凡事皆是生意》)。何况进一步严格来说,帛书其实也不是老子的原著。原教旨主义本身是有极大风险的,这本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有定法,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的内在含义。何况帛书自己也说,要"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而不是传世版的"执古之道"。 (相关阅读:《老子》是一部完整的著作还是格言汇抄)
三、起个大晚与捐书入校
前言中我提到,"南怀瑾老先生曾说儒家是粮店,我理解是出道时的必须品,当然也要伴一生;说道家是药店,我理解是中年为求"不惑"态的解药;说佛家是百货店,各取所需......现在正是读"老庄"的年份,但我看到的常规解读,常常把"老庄"理解为躺平或出世的,不能提起我的兴趣,觉得没啥意义。"(相关阅读:薛涛自序: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
这本书出来后我曾与少数退休的老者交流,高手对我的理论嗤之以鼻,我倒是一直释然,毕竟基于不同的年龄,每个人要在书中获得的东西并不相同。我是为入世写的,因为我希望将我的书精准的定位在服务于职场的管理者,和希望在青中年阶段找到生活幸福的人,目的决定视角,视角决定解读方式,私以为并无正确错误之分。
第一版的最珍贵之处,也是在第二版要修去的部分,恰恰就是我拿我自己做了书中被解剖的青蛙,这一点张军总和晓航都是看得真切的:"我觉得读薛总的这本书,不纠结于是否释出了《道德经》的精义,是否释出了前人未有的新义,而是以薛涛为自己,在跟薛涛的拉拉扯扯中印证自己。仅凭对先贤个别名言的理解实现了自我的逻辑自洽,但有可能对其他人造成误导。但是,他认为把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像剥皮的青蛙王子一样,"坦诚"地展现给读者,更有利于消除读者的认知和成长焦虑,从而开启人生快乐之谜的魔方。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对的。" (相关阅读:孙晓航:一个ENFJ型领导者给INTJ型管理者的启发)
所以即便未来真的有我以为更完善的第二版,第一版的价值依然恰在于此。由于第二版要在二十万字内装下我又学习到的新内容,包括我自己的例子以及还有很多东西都将被简略。所以第一版整体肯定也会比第二版好读很多,甚至最好的是看完第一版后再读第二版。有心者还可以在第一版中看到,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接化发"的写作过程展示,掌握这个方法,可能比书中的内容更有价值。毕竟,我说的就不是我说的,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阳明先生选择自己不写书,都是一个道理。
虽然我的书中强调了自己打造"认知基座"的重要性,强调"尽信书不如无书",强调"接化发"和"知行合一",但是,自愧还是早年读书太少,觉醒太晚,伤害了不少人,耽误了不少人包括自己。秦朔朋友圈是我最爱的公号之一,质量非常高。知止斋主(一看就是道德经的读者)写的《张朝阳火了》我深以为然,张朝阳说:"我在中国长大耽误了太多的时间,中国人成长得比较慢,在年龄很大的情况下,也都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我见到一些美国同学,他们在中学或者大学时,就已经知道这辈子要干什么了。"(相关阅读:张朝阳火了 )
面对AI带来的大变局,我们的教育依然沉溺于过时的"普鲁士"模式,我们的家长在当下内卷的焦虑下更走向了错误的方向,违背了我书中解读的道德经的"前后相随",违背了孔子说的"君子不器",是非常危险的。"绝大多数成年人在经历了多年只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之后,已经失去了这种选择的能力。非对即错的二元论,可能是教育对一个人最大的摧残之一。""本句摘自下附的这篇文章,和我的书的总体思想十分吻合,和我一样,都是把"一生二"为何是错误,和如何"二生三"的无为而为,用西式的逻辑模式分析明白了。标题起的貌似躺平,像一般人理解的老庄和佛经。其实道德经里的舍得、不争,既不是先舍后得的术,也不是放弃理想大度躺平求个四大皆空的安稳,而是更高维度的心法、活法、算法和解法,让人相对更容易得到幸福,甚至还可以顺便成功。简单归纳,就是克制浅薄而直接的欲望,放下盲目而自扰的执念,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洞悉时局做出明智的选择和高效的坚持,由此方能"既"长期主义"又"活在当下,并获得内外相和的成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请点击相关阅读)
我从职场发展角度理解"君子不器",有三层含义:第一,一个人不应该满足于发展单一的具体的职业技能(比如满足于就做个码农),而应该从多个维度发展认知能力,这其中习得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方式;第二,一个人应该不能只看着物质上的收益,需要关注精神世界的建设和人格培养,越早越好;第三,一个人不能像对待器物一样用单一标准评价社会现象,要兼收并蓄并善于思辨。不单是因为我们当下的教育方式,且因为家长本身的"牛马思维"和急功近利,使得我们的孩子继续甘愿当牛做马,下面这篇文章对为何"君子为器"如此普遍,给了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解释,也值得一读:普通家庭为什么很难培养出精英?根源在于父母的「牛马思维」 。(←请点击相关阅读)
成年人走的弯路,一方面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下的选择,一方面确实也有原生家庭的责任,如何不让家族的阶层局限继续恶性循环下去,还是要按孟子说的"反求诸己"来努力,尽早提升自己。无数的教育悲剧,反证了成功的父母应该是做孩子希望的父母,而不是强迫孩子做了自己希望的孩子,这才是"前后相随"。这个小视频里的一个"好孩子"的反思讲的非常清楚,大部分家长都悟不到这一点。
"认知三格"如果我青年时候能够悟到,就不会到现在发现好多事我明白的太晚太晚,所有的觉醒,都是痛醒的,我对下附的这篇文章也深深的共鸣,"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父母的托举,大概率的觉醒年龄要到四十岁。"(相关阅读:所有的觉醒,一定是痛醒的 )
我的体会是:由于觉悟太晚,人生对于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各种迟到和错过,如果能亡羊补牢已经是一种万幸,但那也是成功的成长为一个普通人而得过且过的万幸而已了。因此,这也是我给北大学生们的职场认知的分享课中,有感而发脱口而出的一句由衷之语,希望他们能更早些明白。
出于为人父母的责任感,我安排了将我的新书逐渐捐给一些大学的图书馆和大型图书馆。北大、复旦的证书已经最早寄到了,古色古香,真是让我这个没文化的理工男有些汗颜。和诸多学校相较而言,同济的图书馆管理者工作最认真,在我联系之前他们已经得知了这本书并且买了两本,被联系后又要了两本,可见拿到自己花钱买的书后,图书馆的管理者是认可的,在此也特别感谢。与同济类似,联系国家图书馆时才得知他们之前已经买了四本。南京市图书馆也是同样提前下手,他们的系统显示正在购买中,而首都图书馆一口气要走了五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本科的亲校友,武大图书馆一口气要了六本,我也是深深的感恩母校的支持。能够进入这所珞珈山旁的大学,感受到前校长刘道玉留下的独立思考的遗风,对于欠缺人文修养的我,是一种福报,虽然我自己的专业"玩在武大"而学残,其实对我也是一种福气。近日听闻他贵恙,祝福老校长早日恢复健康。
37_4_1729474052.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37_5_1729474052.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要做到"君子不器",就需要真的"有效"的多"读"一些文史哲,甚至对美要有足够的感知。我们的教改在七八年前曾经有这个意图,可惜毛衣战下突然折回了反面,对此,我是忧虑的。AI时代的到来,如何看待文科?普林斯顿校长开学典礼的发言一针见血,值得一听:
回顾而言,我很幸运偶然中我放弃了自己的理工科,更多的去掌握了商科乃至文科的一些能力,让我还有机会在晚集散场前赶到。而我在湖大为公管学院讲职场和认知的课程,得到的反馈热度明显也与对理工科学生不同。"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开悟,对于这些文科的孩子们必然是更早的。我们国家如何完成对当下困难局面的转折,我以为不在于科技和产业的突破,那只是术,恰恰应在于思想和文化的突破,那才是道。
待续,本周日发下篇。
薛涛
秋分作于茶棚
系列书评
流水拾花: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一)"人生若只是初见"
流水拾花: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二)"朝花夕拾,相见欢"
如需购买《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可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
37_6_1729474052.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编辑: 李丹
时间:2017年08月28日 13:44
来源:中国水网 时间:2019年05月05日 11:00
来源:中国水网 时间:2017年08月15日 09:56
时间:2017年02月17日 15:32
来源:中国水网 时间:2017年04月13日 14:36
来源:中国固废网 时间:2020年01月15日 10:21
时间:2016年12月30日 11:03
来源:《环境经济》 时间:2019年09月11日 10:24
时间:2017年11月09日 11:51
时间:2018年02月11日 17:52
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中心村镇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环境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聘顾问。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碧水源、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出版书籍有《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和《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其中,《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国全球繁荣基金全国水务PPP示范项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与政策建议研究、贵阳南明河综合整治(BOT+TOT)项目(北控水务) 、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世行贷款宁波厨余PPP项目等。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