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近期我们将推出"巡礼十四五"系列报道,系统回顾、全面呈现我校"十四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统一思想共识、凝聚发展合力,为"十五五"规划开局营造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
时序轮转,奋进正当时。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回望,五年来,北林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留下了极不平凡的成绩。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持科学规划理念,精心擘画发展蓝图,战略谋划并成功推动了我校新发展格局,制定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重大举措,引领北林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聚焦一流,科学谋划战略蓝图
战略规划是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与行动指南。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校党委持续锚定建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科学研制"十四五"规划,为深化改革确定了前进目标,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
强化理论武装凝聚共识,汇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校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全力推动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抓实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语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领悟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态势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征,确保规划目标朝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锚定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全面调整办学指导思想。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美丽中国和绿色发展为学校提供新舞台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契机。校党委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努力走好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兴业之路,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把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调整到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上并写入大学章程,凝聚起加快建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共识。
科学谋划改革发展路径,扎实抓好规划贯彻落实。科学制定《北京林业大学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全面覆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各层次、各方面。未来发展目标更加明确,重点任务更加清晰,改革举措更加翔实,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教育强国建设,北林何为""生态文明建设,北林何为""一校两区一园,北林何为",这是新时代的"北林三问",激励全体北林师生在建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笔耕不辍、笃行不怠。
[画像:微信图片_20251010200940_171_148.png]
锚定目标,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五年砥砺奋进,勾勒出一条昂扬向上的轨迹。校党委把"建设什么样的北林、怎样建设北林"作为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研讨,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入手,从学校发展的痛点难点入手,陆续推出一系列战略举措,以真抓实干把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图"变为"实景图"。
紧抓"一校两区一园"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获批雄安校区后,我校立即成立雄安校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和规划建设指挥部,快速搭建起支撑新校区规划建设的"四梁八柱",成立专班,建立协调机制,形成了全校上下高效协同的"一盘棋"工作格局。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准研究"一校两区一园"办学布局和发展规划,系统谋划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的办学定位、功能布局,把鹫峰林场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绿色科技创新园区。2023年11月28日,雄安校区正式破土开工。2025年9月29日,雄安校区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第一组团项目首批楼宇封顶,在首批四所疏解高校中率先实现一期工程100%开工,"一校两区一园"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科学谋划学科专业体系,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提出学科专业建设"优化布局、挖潜新增、稳步建强"三步走的实施路径,对标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构建具有林草特色的学科专业集群。强调"五育并举",加强德智体美劳五个专委会建设,凝练"一核、两化、三强、四融合"人才培养理念,调整优化全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新需求,成立草业与草原学院和全国首家国家公园学院,设立首个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全国林业院校唯一基础学科(生物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召开新时代人才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布局未来十年、三个阶段的人才发展目标和二十项具体任务,奋力开创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生动局面。完善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五五工程",打造"5横5纵"的全方位支持体系,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以第四聘期改革为契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系统重塑聘期任务、岗位聘用、考核评价、绩效分配、职称评审五大制度体系,着力打通人才使用、评价、考核、激励以及发挥作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打造高水准的科研力量。持续在绿色科技创新方面下功夫,立足"四个面向"前瞻性布局科研体系,探索稳定支持与长周期考核评价机制,打造前沿交叉领域的"学术特区",加快构建绿色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三级-四类-五融合"绿色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高标准推动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建设,以林木资源高效生产、林木遗传育种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引领,充分发挥科技平台在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中的支撑服务作用。
[画像:微信图片_20251010214143_172_148.jpg]
实干笃行,高质量发展阔步向前
战略的成功最终要靠事业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十四五"期间,我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党建和思政建设硕果累累。获得"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被推选为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入选"北京高校课程思政先行校"。成功创建了一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全国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扎实开展全体党员基本培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愈发凸显。成立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牵头成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校学习研究联盟、全国高校研究生生态文明宣讲联盟。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深化推进本科生"树人行动计划"和研究生"1358"工程,构建"五育融通"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新生态。"十四五"期间累计培养数万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北林学子代表中国青年在cop15开幕式上作主旨发言,代表全体志愿者在冬奥会闭幕式上接受赠礼。一大批毕业生长期扎根基层,矢志报国,毕业生年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4%以上,其中到林草行业、西部地区、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比例稳定在20%以上。
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北林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了责任与担当。学校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1项,居林草高校首位。到账科研经费20亿元。新增5个国家级科技平台、11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实现Cell、Nature、Science第一作者文章突破。获教育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重大专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授权专利超千项,"京仲1号"等8个三倍体杜仲新品种许可金额8000万元,实现全国林业领域成果转化历史性突破。
国际化办学不断推进。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竹藤组织等签署战略协议,与国外多所大学组建联合实验室,吸引全球12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牵头召开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大会,成立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推进有全球影响力的"候鸟迁飞区全球大科学行动计划"。履行习近平主席外交承诺,作为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中方运营主体单位,全面参与蒙古国"种植10亿棵树"计划。
北林文化底蕴更加厚重。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制定"文化北林"体系建设方案,构建"841"北林文化体系。发起承办纪念梁希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连续多年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端论坛,上线全国高校首个生态文明网站,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影响力。举办校园文化节,排演原创话剧《梁希》、舞台剧《共生》,发起主办青年绿色科技创新大赛,广大师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的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坚定。
[画像:微信图片_20251010214304_173_148.png]
面向未来,北林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卓越的贡献,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培育更多栋梁之才,早日建成生态文明中国强校、世界强校,办好让党中央放心、人民满意的生态文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