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关于我们
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编委会主任:韩宪锋

编委会副主任:邹国贤

编委会成员:张兴磊 金 瓯 王永盛 王 胜 彭 楚 王 颖 刘国顺 郭振芳


社长兼总编辑:郭振芳

副总编辑:贾二兵 杜天廓

文字编辑:肖先云 刘德超 冯 伟 彭银华 芦国华

美术编辑:曹雪婷

责任校对:牛 耘 袁华裔

通联发行:杨林波


主管单位: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单位: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直附属单位

编辑出版:《中国民兵》编辑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66号

邮政编码:100035

编辑部电话:010-66732126

010-66732155

发行部电话:010-66732114


印 刷: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邮 发 代 号:2-265

订 阅 零 售:全国各地邮局

出 版 日 期:每月10号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2-508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1446/E

定 价:8元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张连印:青山犹在风骨存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张雪璨

2021年11月起,《中国民兵》杂志多次从不同角度报道了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退休后回乡植树造林、带动乡亲建设生态家园的先进事迹,在军地引起强烈反响。张连印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微信截图_20241107222558

张连印:青山犹在风骨存

文_本刊特约记者 张雪璨

仲秋的左云,天高云淡。漫山遍野的樟子松、云杉、油松在风中摇摆,一排排松柏、一队队白杨,如同列阵的士兵,随着山峦起伏行进,与古长城交相辉映。

荒山绿了,他却走了。"时代楷模"张连印逝世已经半年多了,但他倾尽所有打造的万亩林田染绿了荒山、映红了人心。当地老百姓都动情地说:"老将军为世间留下绿水青山,山川世人永远铭记!"

在部队工作时,张连印爱军精武、谋战备战,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将军;光荣退休后,本可以在繁华都市过上安逸的退休生活,他却到贫穷落后的乡村当起了农民;本可以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他却带领乡亲开辟植树造林、脱贫致富的"新战场"。

坚守见初心,青山写忠诚。20年前,张连印把张家场当作了人生最后一个战场。当年,脚下这片荒山野岭条件最为艰苦,也最为考验人的心志。他就是要在这前几代人想种树而没有种活的地方植树造林、战风斗沙,哪怕吃苦受累、哪怕倾尽所有,即使身患癌症,也绝不当逃兵。那些年,他就是这样一锹一镐、一步一动默默耕耘着。

20年、6000多个日夜,绿化荒山荒坡2.2万余亩、植树220多万株。数字是枯燥的,数字背后的故事却是感人的。老将军生平许多植树故事被亲历者一件件一桩桩讲述,他的故事远比我们了解到的更多。如今,当年定下植树5000亩的目标早已实现,"让山川变绿洲"的誓言已经兑现,栽下的220余万棵树创造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奇迹。瑟瑟秋风中,老将军曾经的话语似乎还在这片松林中久久回荡:"必须以攻山头、啃硬骨头的精神打赢这场治荒播绿攻坚战!"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绿化将军"的坚守与奉献,不仅仅是一位曾经的国动人对国家、对人民、对军队深沉热爱的写照,更是对信仰的见证。如今,张连印和他的精神深深地融入这片群山,化作了一座永放光芒的精神丰碑。

[画像:2021年08月26日,张连印带着贫困户魏随舍和教育基地工作人员种树。(丁美宁 摄)]

主办: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3 京ICP备10016743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0247 网络涉军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6720068
本网站刊登的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来源为"中国军网"的均为中国军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请勿作为商业用途使用
Copyright ©1999-2024 www.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