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doc--浩然文史的文章 360doc--浩然文史的文章 http://www.360doc.com/rssperson/19879987.aspx 360doc (http://www.360doc.com) zh-cn 360doc--个人图书馆 一道茄子竟配十只鸡?深扒《红楼梦》天价茄鲞,才懂贾府败落真相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13/07/19879987_1162930680.shtml 2025年10月13日 7:39:20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茄子皮不要,只要里面的肉,而且还得是"才下来的"新鲜嫩茄子。所以您算算,刘姥姥说得一点没错,为了做这么一道茄子,前前后后搭进去的鸡,少说也得有十来只(熬鸡油、炖鸡汤、炒鸡丝)。
当拉斯洛摘得诺奖,这套藏了他半生心血的作品集,终于该被你翻到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13/07/19879987_1162930679.shtml 2025年10月13日 7:39:20
当拉斯洛摘得诺奖,这套藏了他半生心血的作品集,终于该被你翻到了。这位以冷峻笔触剖开人性褶皱的匈牙利作家,用文字搭建起一面照见时代与灵魂的镜子,而现在,浙江文艺出版社早已为我们备好一把叩开这面镜子的钥匙 —— 一套收录了《撒旦探戈》《世界在前进》《仁慈的关系》《反抗的忧郁》的拉斯洛作品集,正等着与真正爱文学的你相遇。这套拉斯洛作品集,藏着他对人性的洞察、对时代的思考,也藏着我们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悲欢。
北魏嫔妃生下太子就得死,她因没子嗣活了下来,还活成了北魏慈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11/07/19879987_1162822928.shtml 2025年10月11日 7:39:37
北魏嫔妃生下太子就得死,她因没子嗣活了下来,还活成了北魏慈禧。她就是北魏文明冯太后。北魏兵伐北燕,冯弘逃奔高丽,他的儿子冯朗(冯太后的父亲)、冯邈没有随父逃亡,而是投降了北魏,北燕于是灭亡。拓跋弘不是冯皇后的儿子,而是文成帝与李氏所生。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后,文成帝遵循"子贵母死"的传统,将李氏赐死,所以拓跋弘自幼是由冯氏抚养。在冯太后和群臣反对下,才传位给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帝,时年仅18岁。
国家与富商:一部汉代版的"权力的游戏"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10/07/19879987_1162764834.shtml 2025年10月10日 7:42:26
国家与富商:一部汉代版的"权力的游戏"等到几代人过去,国家休养生息,缓过劲来了,特别是当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登上历史舞台时,游戏规则彻底变了。汉武帝下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只有中央政府指定的机构(上林三官)造的钱才是合法的,谁私自造钱就抓谁。民间财富,通过这套组合拳,源源不断地流进了国家的口袋,支撑着汉武帝的赫赫武功。民间财富可以兴盛一时,但终究飞不出国家权力的"笼子"。
国产游戏引发明末热,张献忠真是屠蜀的魔头吗?考古发现揭开真相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09/09/19879987_1162711762.shtml 2025年10月9日 9:48:21
考古发现揭开真相。国产游戏引发明末热,张献忠真是屠蜀的魔头吗?二、被夸大的"屠蜀"历史。江口沉银的发现,不仅仅是找到了宝藏,它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重新审视"张献忠屠蜀"这一历史悬案的大门。通过江口沉银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张献忠屠蜀"的说法,即便不是完全的捏造,也必然是经过了极大的夸张和扭曲。四川考古所:《四川眉山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IIT0767 发掘简报》,《文物》2018.10.
汉代有钱人有多野?煮盐铸钱富可敌国,为何最终成了皇权"钱包"?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08/07/19879987_1162647359.shtml 2025年10月8日 7:36:19
煮盐铸钱富可敌国,为何最终成了皇权"钱包"?书里把这场"拉锯战"讲得特别透:不是简单的"皇权打压资本",而是双方基于"利益"的博弈——民间资本想赚钱,皇权想稳定统治,两者的冲突与妥协,藏着汉代经济甚至社会结构的底层逻辑。因为汉代之后,专制皇权越来越强,民间资本再难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哪怕后来能积累财富,也只能乖乖当皇权的"钱包",再也没有机会像汉代那样,和国家"平等博弈"。
看透了人性的"仓鼠法则",却没算到自己结局,李斯到底怕什么?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07/07/19879987_1162593996.shtml 2025年10月7日 7:39:21
看透了人性的"仓鼠法则",却没算到自己结局,李斯到底怕什么?李斯(by 豆包)李斯在朝堂上挥斥方遒(by 豆包)当时,能够决定帝国走向的,只有三个人:随行的始皇少子胡亥、掌管符玺和发布命令的中车府令赵高,以及身为宰相的李斯。李斯与赵高密谈(by 豆包)赵高先是不断向胡亥灌输李斯功高震主、心怀叵测的观念,然后又巧妙地利用李斯急于劝谏皇帝、纠正时弊的心理,故意设下圈套,让胡亥对李斯产生了极大的厌恶和猜忌。
有人熊熊烈火,有人月下偷听,被月饼"耽误"的中秋,能有多野?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05/07/19879987_1162489163.shtml 2025年10月5日 7:39:33
有人熊熊烈火,有人月下偷听,被月饼"耽误"的中秋,能有多野?中秋的安静与狂野(by 豆包)今天,就让我们暂时放下手中的月饼,去探寻那些被主流叙事所"遮蔽"的中秋习俗,看一看我们所熟悉的这个节日,到底还隐藏着多少令人惊叹的"B面"故事。烧瓦塔示意(by 豆包)拜月娘(by 豆包)从烈焰冲天的"烧瓦塔",到神秘诡异的"听香",再到温情脉脉的"拜月娘",我们不难发现,中秋节的面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中秋节的C位女神进化史:你拜的月亮,真的是嫦娥吗?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04/07/19879987_1162438985.shtml 2025年10月4日 7:36:17
中秋节的C位女神进化史:你拜的月亮,真的是嫦娥吗?嫦娥(AI生成)月母常羲(AI生成)嫦娥与后羿(AI生成)如果说,唐宋时期的嫦娥是一位供文人仰望和感怀的"文学偶像",那么到了明清以后,她则摇身一变,成了亲切可感的"月亮娘娘"。拜月娘(AI生成)从高高在上的夜空主宰,到诗词里哀怨的"嫦娥",再到祭拜桌前慈祥的"月亮娘娘",这条漫长的进化之路,也正是一部中国人情感与精神世界变迁的微观史。月神的进化(AI生成)
神秘的"希腊火",拯救了千年帝国拜占庭,这究竟是种什么火?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03/07/19879987_1162390199.shtml 2025年10月3日 7:39:25
神秘的"希腊火",拯救了千年帝国拜占庭,这究竟是种什么火?当阿拉伯海军驾驶舰船攻向君士坦丁堡时,他们发现拜占庭人并不热衷反攻,反而冷静地将一种不知名的液体喷向他们,这些液体像油脂一样浮在水面上,拜占庭军队用点燃的弓箭射向他们,顿时,火光四起,烈焰熊熊。拜占庭帝国使用"希腊火"打败阿拉伯军队后,立即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纷纷投靠拜占庭帝国,而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则受到有效遏制。
让法国险些分裂,犹太小军官真有如此能量?背后实为共和国的危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02/07/19879987_1162341666.shtml 2025年10月2日 7:36:14
一、德雷福斯事件。德雷福斯夺衔仪式。1897年,众议院副议长凯斯特纳公开支持德雷福斯,但总理梅利纳选择继续遮掩,并公开称德雷福斯案铁证如山;在德雷福斯事件中,支持德雷福斯的人看来,该事件不是一个围绕"犹太上尉"是否有罪而展开的斗争,而是全国进步势力同军队和教权派的反动势力之间的决战,是那些相信《人权宣言》的民主人士和否认《人权宣言》的君权派的决战,是那些拥护共和政体人士和反对共和人士之间的决战。
你的国庆记忆是什么?从威武阅兵到出门旅游,一部简史暴露年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1001/07/19879987_1162293919.shtml 2025年10月1日 7:39:24
从威武阅兵到出门旅游,一部简史暴露年龄。国庆阅兵。在建国之后的头一个十年里,这种以盛大阅兵和群众游行为核心内容的广场庆典模式,被迅速地固定下来,并且是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从建国初期每年一次的广场阅兵,到六七十年代全民参与的公园联欢,再到改革开放后"逢十"大庆的制度化和"黄金周"长假的全面普及化,国庆庆典形式的每一次重要变迁,都与我们国家的政治气候、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民国也有"娘炮"和猛男之争?理想男性的标准,背后是什么逻辑?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929/07/19879987_1162183199.shtml 2025年9月29日 7:42:26
民国也有"娘炮"和猛男之争?今天,咱们就翻开老电影的画册,聊聊民国时期那场关于"理想男性"的审美大变革。这种审美,其实比单纯的"白面书生"或"肌肉猛男"要复杂得多,它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现代中国人"的一种全新想象和期盼。从追捧"白面书生"的柔美,到崇尚"肌肉型男"的健壮,再到二者的融合,民国短短三十年间男性审美的剧烈变迁,其实就是整个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缩影。
曾国藩没有称帝野心,为何要与中央争江南控制权,为公还是为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928/07/19879987_1162126081.shtml 2025年9月28日 7:39:20
既然四省中已有两省胜券在握,湘淮军的下一步就是争取江浙两地巡抚的职务。1861年,湘淮军在江浙战场上可谓势如破竹,太平军节节败退,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为曾国藩提供了恰当的借口,他立即上奏朝廷,极力强调湘淮军在战场上的勇猛,以及曾国藩等人的才智多谋,但与之相反的是江浙一带的清军却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一定是与薛焕、王有龄二人指挥不力有关,且二人在战场上对湘淮军多加掣肘,因此朝廷应当将二人撤职。
朱元璋的两幅画像孰真孰假?《大明风华》因此火了,真的像廖凡?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927/07/19879987_1162071086.shtml 2025年9月27日 7:36:15
《大明风华》因此火了,真的像廖凡?朱元璋的两幅画像孰真孰假?他是这样写的,他看到的太祖画像,"眉秀目炬,鼻直脣長,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間所传奇異之象大不類。"也就是说,朱元璋的长相是相当英武不凡,跟那张"猪腰子脸"可完全联系不起来。由此可见,虽然民间有不同说法,但起码从现存的官方画像,还有从当时人的文字描述来看,朱元璋的真实相貌,都更接近于那个端正威严的形象。《大明风华》里的朱元璋画像。
大唐白富美的日常,让今日太太圈惭愧:我们真比千年前进步了吗?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925/07/19879987_1161959893.shtml 2025年9月25日 7:39:21
大唐白富美的日常,让今日太太圈惭愧:我们真比千年前进步了吗?信仰与社交,女性的公共空间。如果说寺庙进香还带有一些功能性的目的,那么唐代贵妇圈中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交活动,则纯粹是出于精神层面的追求——那就是她们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沙龙"。从寺庙的虔诚祈福,到园林的风雅唱和,再到郊外的纵马驰骋,我们可以看到,大唐贵妇的社交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既有精神层面的高雅追求,也有释放天性的自由奔放。
过分!以色列竟索要土耳其"国宝"?埃尔多安:一块石头也不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924/07/19879987_1161897452.shtml 2025年9月24日 7:39:19
以色列竟索要土耳其"国宝"?近日,一则国际新闻引发关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公开强硬表态,称土耳其绝不会将其收藏的"西罗亚石碑"交给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一块鹅卵石也不会给!"一块看似寻常的古代石头,何以在两个国家之间掀起波澜,甚至需要总统亲自发话?西罗亚石碑——by WIKI.石碑发现于耶路撒冷大卫城(City of David)地下的西罗亚隧道(Siloam Tunnel)。博物馆中的西罗亚石碑(2014年拍摄-by WIKI)
没钱也能北伐吗?面对刘禅哭穷,诸葛亮默默掏出三个锦囊妙计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922/07/19879987_1161773996.shtml 2025年9月22日 7:36:16
面对刘禅哭穷,诸葛亮默默掏出三个锦囊妙计。诸葛亮很早看准了这点。诸葛亮赴蜀执政后,重新把盐铁纳入官府主导轨道:设置盐官、铁官,掌握关键生产环节与流通网络;诸葛亮秉持的并非"靠节俭过冬"的消极态度,而是把节用看作国家层面的长期纪律。三根支柱托起国力,军政一体的长期主义 把诸葛亮的治蜀经验抽丝剥茧,可以清楚看到三根支柱彼此咬合:第一,用蜀锦这类不可替代的产品打开对外贸易渠道,靠比较优势换回军费与物资;
越南人说中国南方是他们的领土,一部越国兴亡史告诉他们:别碰瓷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921/07/19879987_1161716648.shtml 2025年9月21日 7:39:30
越国在都城迁到琅琊,重心放到北方经营霸业之后,在越王朱翁时,先后灭掉山东南部的滕国、郯国,削弱莒国。但越国还是忽视了南方真正的敌人楚国,战国初期,楚积极向东用兵,灭掉杞国、蔡国等诸小国,越国都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直到楚、越二国直接接壤。这之后,吴国势力和越国势力围绕王位不断发生战争,越国宫廷政变迭起,连续三代越国国君被杀。越国只能缩回到越国故地,但越国仍不停地袭击楚国,致使楚国在东部边境疲于奔命。
光耀半生,为何骤然谢幕?吕不韦三年崩盘的权力逻辑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919/07/19879987_1161597992.shtml 2025年9月19日 7:39:25
吕不韦三年崩盘的权力逻辑。吕不韦剧照。曾以相位统摄朝局、受封文信侯、被尊称"仲父"的吕不韦,在被勒令迁往蜀地途中自裁,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嫪毐剧照。吕不韦在河南居处不过一载有余,史书写下了一幕颇具戏剧性的场景:"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忘于道,请文信侯。"道路上往来如织的"求贤者",从表面上看是对他声望与才具的背书,但这等"拥戴",放在一个强烈回收实权的年轻君主眼里,意味着另立权威中心的危险信号。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