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舒服了,身边血稠的人却越来越多。血稠不管不顾,时间长了,高血压、中风、糖尿病这些心脑血管病很容易找上门,可得上心。
从中医来讲,血稠根源在运化失常,而运化主要靠脾。脾就像营养师兼清洁工,把食物变营养、排废物。要是脾虚了,运化差,该排的垃圾堆在血液里,血自然就稠了。
还有痰浊在作祟。这不是咳嗽的痰,是水湿代谢不好形成的脏东西,混进血液就像清水加泥浆,能不稠吗?中医说气血同源,气不够就没力气推血走,血流变慢,杂质易沉积,血稠更严重。
把血管比作河流,偶尔扔点垃圾,它能自净,就像人体能自我修复;可天天倒垃圾超了清理能力,河就堵、水流慢,血管里的血也一样。
若血稠不重或想预防,丹楂散是好选择。中医里丹参、山楂是调高血脂的老搭档,中药店就能买,很方便。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人到中老年,正气不足、活动少,气虚常见。气虚则血流慢,痰浊和瘀血易堆积,所以中老年人更易血稠。高血脂沾上易、降下来难,市面上降脂药五花八门,辛伐他汀、降脂灵、脂必妥等一大堆,而丹楂散便宜管用,老百姓用着放心,常用来降血脂、稀血液。
方中丹参味苦、性寒,核心作用是活血化瘀,让血流通畅、通瘀堵。《本草纲目》记载它能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本事不小。山楂大家熟,能开胃消食,其实还能降脂、降压、降糖,是 拿手绝活。它酸中带甜、性微温,正好调理血里的脏东西。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但要注意,痰浊像粘在血管上的口香糖,不除根,吃再多降脂药也只治标。中医说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不走水湿,堆多了成痰湿。所以脾虚的人,光用丹楂散不够,得加制半夏和茯苓 —— 制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湿,既除痰浊又护脾胃,避免山楂吃多伤脾。
另外,气能行水,气是推水液的动力。要是总觉得气堵(气机郁滞),推不动水液,也会生痰湿。比如常胸闷、腹胀、有气没处排、爱叹气,心情不好时症状加重,这种情况要在丹楂散基础上加陈皮和佛手,理气解郁、通堵气,水液正常运行,痰湿就少了。
还有,血里痰浊多、血流慢,易形成血瘀。若常莫名刺痛、皮肤有淤青肿块、嘴唇发暗、舌下青筋粗紫,就是血瘀了,得加当归和川芎 —— 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化掉瘀血,血才能顺畅流。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注:以上搭配是不同情况的调理思路,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具体加什么药、加多少,别自己瞎琢磨。
来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高血脂血稠斑块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