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将军
蔡永将军,原名蔡文福。1919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中龙乡上石尾村一户贫困农民家庭。父亲蔡金祥、二叔蔡维祥,都在参加红军后和国民党反动军队作战时牺牲。
受父辈的教育影响下,蔡永很早就投入革命洪流之中,1929年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任儿童团长。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在母亲的支持下,12岁的蔡永参加了红军,在红军第十二军当小战士,后任红一军团少共国际师第四十四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一师三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二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长征途中,蔡永因年龄小,因年龄小走不动,就拉着马尾巴走,克服种种困难做好部队青年士兵的思想工作,做好政治宣传工作。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蔡永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干事、三营教导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后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路南独立团政委,新四军第六支队特务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创建豫皖苏边区的斗争,参加了新兴集"六一战斗"。1940年7月,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十七团政委。同年12月12日,在第十七团团长刘子仁等发动的"耿吴刘叛变"事件时,蔡永与其他50多位同志关被押在永城邵山中。他和副团长周大灿、萧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王静敏、路南地委组织部长何启光等同志悄悄商量,在12月13日凌晨进行突围。突围中,蔡永头部右侧中弹,由王静敏等三位同志轮流背着走过五六里地,隐藏在永城六区僖山乡郭楼一户老乡郭相山家里,在郭家巧妙周旋下,躲过了叛军的几次搜查,于13日傍晚由王静敏派萧县独立团的一个武装连队带着担架悄悄接走,脱离了危险。第六旅新十八团组建时,蔡永任该团政委。
1943年11月7日摄于淮海抗日根据地泗沭县。前排左起:李少元、田养泉、蔡永、刘震。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蔡永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五团政委。与团长寿松涛率部参加了第四师津浦路西反顽作战。同年6月转入皖东北后,蔡永随部整编入第十旅二十八团,任政委。9月随部归建新四军第三师,任第十旅二十八团政委,第十旅兼淮海军区特务团团长兼政委。1942年12月,蔡永任第十旅兼淮海军分区第二支队政治处主任。1945年4月,任第三师独立旅第二支队政委。参加淮海抗日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和反顽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蔡永随黄克诚率部挺进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师独立旅第一团政委、第二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十七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参谋长,第三十九军一一七师参谋长,第一一六师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蔡永任第四十九军一四五师师长兼广西军区平乐军分区司令员,第四十九军参谋长、空军第三军参谋长,志愿军空军第三军参谋长后兼志愿军空军前方指挥所参谋长,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前方指挥所参谋长。回国后,任空军第三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第四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沈阳军区顾问。1963年11月1日,蔡永参与指挥防空部队在江西省上饶地区击落国民党空军U—2型高空侦察机1架,生俘敌少校飞行员。
蔡永和夫人王勇(1938年参加革命)与孩子在一起
1955年,蔡永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是中共第十大代表。
2001年9月10日,蔡永在大连逝世,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