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报本文,约
新华网贝尔格莱德10月10日电(记者陈颖)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出发,越过层层山峦,驱车130多公里,约两个半小时,便抵达西南部的马连山区。半山腰间,坐落着一片传统的木屋村落,名为"好客民族村"。
[画像:当地时间9月29日,在塞尔维亚西南部马连山区的"好客民族村"民俗村落,一位当地村民手拉手风琴,演奏传统民谣,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新华网记者陈颖 摄]
当地时间9月29日,在塞尔维亚西南部马连山区的"好客民族村"民俗村落,一位当地村民手拉手风琴,演奏传统民谣,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新华网记者陈颖 摄
下午三点半,金色的阳光洒在村口的草坡上,初秋的风阵阵吹过,十几位村民身着塞尔维亚传统服饰,手挽着手,伴着手风琴的旋律哼着民歌,跳着传统的科罗舞。队伍两边,两名青年分别挥舞着中国国旗和塞尔维亚国旗。他们已在此等候多时。
歌声、欢笑声随风悠悠远去,飘向不远处绵延的山脉、寂静的山谷。这座美丽的山村,即将见证一场别样的"婚礼"。
不一会儿,一辆旅游大巴停靠在村口,车上下来20多名年轻的中国游客,他们将来体验今天这场山村"婚礼"。
[画像:当地时间9月29日,在塞尔维亚西南部马连山区的"好客民族村"民俗村落,当地村民身着塞尔维亚传统服饰哼唱传统婚礼歌曲,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新华网记者陈颖 摄]
当地时间9月29日,在塞尔维亚西南部马连山区的"好客民族村"民俗村落,当地村民身着塞尔维亚传统服饰哼唱传统婚礼歌曲,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新华网记者陈颖 摄
村民热情地拉着游客们围成圈,伴着手风琴的节奏起舞。这段开场戏让他们迅速进入状态。很快,游客们根据事先分配好的"角色"领取服装与道具。新娘与亲友团在村民扮演的长辈带领下,进入出嫁的房屋,等待新郎的到来。
当天的新郎由18岁的村里青年马林科维奇扮演。他驾着一辆四轮马车,在亲友团的陪伴下来到新娘家门前。院门被女方亲友团堵住,按照传统,新郎须用随身的步枪射中悬挂在门口上方的苹果,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有足够的能力保护未来的家庭。
一声枪响,苹果落地,众人欢呼。
很快,新郎牵着新娘的手,登上马车,驶向"婚礼"仪式现场。
仪式上,新娘在村中长老兼司仪的指导下,依次完成向屋顶扔苹果、抛硬币、撒谷子等仪式;新郎则献花、交换信物,并共同饮下一杯清水,寓意洗去尘缘、开启新生。
"像是闯进了另一段人生。"新娘扮演者肖湘说,"这些仪式让我想起中国婚礼上的抢捧花。传统不同,但那份祝福和情感是相同的。"
她被当地人的热情深深感染,"整个体验非常逼真,能深度融入当地文化,真的很开心、也很值得。"
马林科维奇坦言,这已经是他第九次扮演新郎。"每次我都对自己的文化有新的理解,"他说,"这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种连接两个国家的方式。"
零零后游客陈俊宇则扮演新娘的弟弟。"整个‘婚礼’非常热闹,当地人会不断地跟你互动,带动你的热情,让你真正融入其中。我自己玩得也很开心,感受到了塞尔维亚人的真诚与豪爽。"
很快,新郎新娘和所有来宾移步到宴会厅,开始婚宴环节。长桌上摆满了当地传统美食,新鲜出炉的面包、来自当地农场的蔬菜、鸡肉、羊肉、火腿、馅饼、奶酪,还有村民们自制的塞尔维亚传统李子酒...... "这里的物资运输不便,所以所有的食材都来自于我们的有机农场,"民俗村创始人热利科·斯雷迪奇端起酒杯介绍道。
"当你来参加一场塞尔维亚‘婚礼’时,所有烦恼都会留在门外。"他说,"庆祝、欢笑、娱乐——我们希望每个客人都能体验这种快乐。"
斯雷迪奇介绍,民俗村已运营23年。自2019年迎来首批中国游客以来,已接待约300个中国旅行团前来参与体验传统婚礼民俗。
来自国内某旅行社的领队丁童童表示,这种深度文化体验让游客能真正与当地人建立情感连接。
"比起只看景点,这种互动体验更生动,也更容易被记住。"陈俊宇补充道。
在当地向导尼古拉看来,这场"婚礼"最动人之处在于庄重与欢乐的融合:"看似严肃的仪式,实则充满乐趣。而乐趣,是了解文化最好的方式。"
夜幕降临,手风琴的旋律仍在山谷间回荡。大家笑着回忆刚刚的情景,仿佛置身某个电影片场。
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游客和这座偏远山村的村民而言,这场短暂的"婚礼",是一场跨越文化的体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京ICP备12004265号-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3]4961-141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