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报本文,约
作为北京城最早的"原住民",雨燕已与古都相伴600余年。自明代北京城初建,它们便选择在紫禁城的飞檐斗拱、天坛的祈年殿角、钟鼓楼的木构缝隙中筑巢繁衍,成为京城天空中灵动的 "活化石"。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杨紫瑄自2018年加入北京雨燕研究课题组以来,与团队无数次登上正阳门城楼,开创性地将雨燕研究与古建筑保护相结合。
梁椽之间,北京雨燕的鸣叫与中轴线的历史回响交织成一首跨越600年的和谐交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京ICP备12004265号-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3]4961-141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