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过紧日子"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财政资源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杜绝奢靡浪费等现象。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以来,各级党政机关进一步从制度层面把"过紧日子"落到实处,但也有个别人对"过紧日子"产生了一些误解,比如,将"紧日子"等同于"苦日子",陷入"一刀切"式节约,简单地把"紧"理解为"省",把厉行节约理解成了"没苦硬吃"。
把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法 有所为是发展,有所不为也是发展,要因时而宜。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抉择,到青海"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把脉定向,再到科技领域"凝练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的战略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发展把脉定向,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高质量谋划推动"西电西用" 高质量谋划推动"西电西用",有助于强化经济大省能源保障,进一步发挥资源大省优势。应坚持能源发展"全国一盘棋",立足各地能源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更好发挥能源重大工程对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作用。 能源是支撑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随着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竞争博弈的角力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在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加强科技合作赋能全球发展 近期,中国在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表示将继续加强科技合作赋能全球发展,并在全球发展资金库项下设立"数字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南方"品牌。中方推动科技合作的一系列务实措施,展现出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作为。 当前,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量子信息、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重塑着全球发展格局。
从系统和全局把握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新威胁新挑战有增无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将世界各国联系成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同时,人类日益面临各种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等直接威胁人民的安全与福祉,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以良法善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资政场】 随着DeepSeek的异军突起和具身智能的迅速走红,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成就、现实瓶颈及未来趋势备受瞩目。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突破,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在带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挑战,在监管机制、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技术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复杂的法治和伦理难题,亟待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予以回应。
多维度阐释中国公共治理自主知识体系 近日,首届公共治理自主知识体系前沿学术论坛在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公共治理自主知识体系内涵、方法与路径展开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朱信凯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蕴含丰富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经验,是扎根中国本土、立足中国实际的重要公共治理成果。
科技人文交叉融合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海举办"从连接两洋到连接世界":2025中国·大洋洲高质量合作发展论坛暨科技人文交叉融合研讨会。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自今年6月成立以来,积极对接主流媒体与社会智库,探索建立"多语种+多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建设国内外合作伙伴关系与成果转化机制,推进"学术研究、咨政建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国际传播"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大洋洲联合研究与科技人文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展开深入研讨。
聚焦"认识和把握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规律" 近日,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理论研讨会暨宣讲备课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会议聚焦"认识和把握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规律"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来自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及相关研究基地、上海市委讲师团、上海市党校系统等部门的100多位理论工作者出席会议。
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近日,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世界知名法学院院校长、国际组织负责人及专家学者等近200位境外嘉宾,及600余位中国内地法学院校长、实务专家齐聚一堂,共促全球法学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共建全球法学界高层次对话平台,共塑人工智能与法治融合发展重要共识。 据悉,"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发起,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分别于2010年、2020年成功召开第二、三届,该论坛已成为推动各国了解中国法治建设成就与法学教育发展成果、促进世界法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