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担当精神和攻坚能力的又一次集中检验。
"市场化配置"是此次改革的鲜明主线,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过去,在要素流通中,在资源配置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调控甚至干预。如今,政府的角色应更多地转向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对党员干部而言,这其实就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需要克服"不舍得放权""不放心市场"的惯性思维,需要提升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管理经济的能力,需要主动摒弃不合时宜的工作方式。
再看"要素",这是一项新课题。长期以来,商品市场发育成熟,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依供需关系,自由流动、市场定价。相比之下,要素市场发育不够健全。以劳动力为例,户籍壁垒、社保衔接、结构性就业矛盾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从商品市场化到要素市场化,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细读《批复》可以发现,改革既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要破除流动障碍、提高配置效率;也涵盖技术、数据等新兴要素,要在确权、定价、流通、收益等方面探索突破。很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创新进取、大胆探索。
说到底,改革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推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目的在于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领域流动,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在于打破行政壁垒、区域壁垒,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变"强"。这是时代之需,是发展之要,是长远之策。长期以来,有的地方出现内卷式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往往源于要素配置的扭曲。因此,树立"全国一盘棋"意识,算大账、算长远账,从全局高度认识改革、推进改革,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格局与站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此次改革明确了十个试点地区。作为新的"试验田",呼唤"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呼唤"拓荒牛"般的锐气和干劲。广大党员干部扛起责任,敢闯敢试,看准了就坚定不移地干,将为全国层面的制度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改革发展增添新活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30日 19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