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1件"銘記抗戰歷史 傳承抗戰精神"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涉及紅軍東征指揮所舊址、甲子山戰地醫院舊址、新四軍蘇中抗戰文物等重要紅色遺址與文物。這些典型案例為紅色遺址與文物在實際保護中面臨的產權歸屬復雜、資金缺乏、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法律遵循。
紅色遺址和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源,承載著民族記憶,需要切實的保護和有益的傳承。近年來,最高檢通過部署開展包括抗戰英烈紀念設施和文物在內的紅色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工作等,破解英烈保護突出難題,助力紅色資源系統性保護。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英烈保護、紅色文物、革命遺址舊址等公益訴訟案件2243件。以法治護航,推動全社會銘記抗戰歷史、傳承抗戰精神。
以法律剛性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共同保護好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在檢察機關推動下,原本缺乏管理的北杜庄村85名烈士紀念區域重新修建烈士合葬墓、新立紀念碑、擴建紀念廣場,建成集瞻仰、教育、傳承於一體的規范化烈士紀念設施;綏德縣檢察院對多次跟進監督后仍無實質性修繕工作的縣文旅局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推動地方政府申請專項資金315萬元,修復舊址內垮塌的1孔窯洞,牆體加固和系統修繕其余17孔破損窯洞,成為紅色旅游景點和研學景點,每年接待游客約6000名。從曾經的"瀕危遺址"到現在的"紅色地標",以法治的剛性約束,督促行政機關協同履職,讓保護成為"硬責任",切實有力讓紅色資源得到長效系統的保護。
激發保護力量、喚醒保護共識。東極漁民英勇營救英軍戰俘的佳話廣為流傳,"小孩洞"作為東極漁民營救英軍戰俘事件的重要史跡,之前未納入文物名錄,存在毀損、滅失風險。檢察機關以抗戰文物保護為切入點,會同主管機關及時啟動對"小孩洞"的文物普查和預先保護工作,帶動當地以"小孩洞"活化利用為契機與"裡斯本丸"營救事件紀念館等形成愛國主義教育路線。法治賦能,帶動更多力量加入保護和傳承,讓紅色資源從"活下來",逐步走向"火起來"。
紅色遺跡與文物是歷史的見証。法治護航,促進行政履職,激發全民參與,才能形成紅色資源協同保護模式,推動中華民族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版權服務 | 數據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信息保護 | 聯系我們
人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人民網服務郵箱:kf@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636 舉報郵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1-20060139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 京ICP備12004265號-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23]4961-141號 |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121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