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通讯员程旸) 夏末时节,武汉东湖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在北起友谊大道、南至欢乐大道、西达仁和路、东接青王路的热土上,一场规模宏大的地下电力迁改大会战正激烈上演。
本次东湖新城电缆迁改工程规模浩大,涉及的高压电缆多达18回,总长度达63.1公里,与21回10千伏中压线路以及36.51公里的中压迁改相互交织,构成一张复杂的电力网络。在电网建设攻坚战中,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电缆运检分公司党员突击队挺身而出,全力以赴确保迁改期间高压电缆的可靠运行。
防外破 筑牢安全底线
此次迁改工程涉及众多高压电缆,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交叉作业频繁,这使得电缆运检分公司面临的外破防控压力巨大。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电缆安全要求融入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电力保护与工程建设同频共振。"分公司负责人说道。
为守牢电缆防外破底线,电缆运检分公司主动出击,积极与市政府、建设单位对接,迅速成立迁改工程专项保障小组,构建起"政府主导、供电牵头、多方协同"的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召开11次方案协调会、开展7轮现场联合勘查,精准划定了电缆保护范围,明确标注出十余处高风险作业点。
分公司负责人介绍道:"我们不仅在关键路段设置高清摄像头和振动感应监测设备,对施工动态进行实时监控,还派驻专人现场旁站,对每一项开挖作业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任何施工行为都在可控范围内。"
在长达数月的迁改过程中,累计完成旁站监督百余次,成功预警十几起外破风险,实现了高压电缆线路"零外破"目标,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满分答卷。
工程现场 通讯员供图
强监督 严把验收关卡
技术监督贯穿于本次迁改的全过程。电缆运检分公司派出技术骨干深入电缆敷设、附件安装现场,对工艺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督。
"验收是电缆投运前的最后一道关卡,我们必须瞪大眼睛,不放过任何隐患。"电缆运检分公司始终严把验收质量关,将验收视为电缆投运前至关重要的最后一道关卡。
在土建验收阶段,党员突击队不畏艰辛,深入每一条隧道、每一孔管道,对接地系统、防火封堵、防水措施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标准要求;在电气验收阶段,他们运用分布式局放检测、线路参数试验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电缆、附件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全部达标。
迁改期间,电缆共出具技术监督意见单14份,提出改进建议七十余条,为电缆零缺陷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
质量检查现场 通讯员供图
保供电 护航迁改衔接
迁改工程涉及多条重要线路的停送电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电缆公司高度重视,针对每次停电制定专项保电方案,并开展特巡值守工作。
"最紧张的当属220kV钢嘴一回停电前那次,我们提前3天开始沿线特巡,对每一个中间接头、接地箱进行红外精确测温,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角落。并安排人员在操作当晚全程值守,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缆运检一班班长回忆起当时的紧张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据悉,此次迁改累计完成重要保电任务二十余次,每一次保电任务都是一场硬仗,电缆铁军24小时坚守岗位,全力保障着东湖新城企业、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
精运维 数智巡检赋能
随着迁改线路的陆续投运,电缆公司同步加快智能化运维体系建设步伐。在新投运线路上,逐步安装分布式贴片测温系统、金属护套环流在线监测装置等智能设备,实现对电缆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监控大屏实时查看每条电缆的接头温度和环流数据,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报警,大大提升了故障预警能力。"分公司负责人一边指着屏幕上贴片测温趋势曲线图,一边介绍道。
(值班总编辑 蔡早勤 值班主任 陈琦 值班编辑 冯瀚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