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近日,学校制定了《关于深化综合改革(2025-2027)的实施方案》,坚持"部门协同、校院联动、滚动开放"原则,首批确立了十项校级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实行"校领导牵头"机制与"10+X"动态调整模式,点面结合牵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系统改革。9月15日至30日,学校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工作组十个小组分别召开启动会议,切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任务一:以体系革新强化龙头基点双作用,全面开创强师工程新局面
9月15日,任务牵头校领导、党委书记程建平主持召开学校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工作组第一组启动会议,副校长汪明,党委/校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强师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画像:2ea3ee56ca7a2599aba5029cfdcfc9d5.jpg]
会上,程建平明确了工作组的任务职能、成员单位、工作分工和运行机制,强调了综合改革重点任务一的战略意义,并对该任务的改革方向、实施路线和任务举措进行了部署。程建平指出,全面优化、深入实施"强师工程",是北师大不断提升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师范教育排头兵作用、着力解决教育发展短板弱项的重要举措,将为中国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他强调,切实推进此项重点改革任务,一是要坚持开门办学,广泛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我校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反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时代需求,不断优化完善"强师工程"体系架构和各计划、各项目的实施举措,让"强师工程"更好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要善于总结梳理,凝练经验做法,以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为契机,努力打造师范教育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汪明就落实综合改革重点任务一、"强师工程"申报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以及"强师工程"工作体系优化等进行了说明。与会部门就以上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
任务二:构建多维度精准化思政工作体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9月30日,任务牵头校领导、党委副书记张雁云主持召开学校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工作组第二组启动会议。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部(研究生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人事部、总务部、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画像:7c74262c434caace5f79c2150bbe952b.png]
会上,张雁云明确了工作组核心职能、成员单位及五个子任务分组分工,强调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局谋划、系统构建思政育人新体系,以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熔铸"四有"品格和卓越追求。
针对具体任务落实,张雁云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提高工作站位,增强改革责任感。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聚焦破解业务瓶颈、拓展工作新局,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把改革任务作为检验政治担当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二是工作落实主动靠前,增强协同性。各部门要主动领任务、抓落实,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突破部门壁垒,形成校院联动、师生共治的协同格局。三是把握节奏分段推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以学期为单元细化改革目标与举措,实行台账管理、按时督导,对工作举措和标志性成果进行跟踪问效,确保每个阶段可检查、可评估。四是严守安全底线,筑牢安全防线。强化信息保密,严格遵守工作中的伦理规范要求,确保风险可控。
工作组围绕子任务的具体举措、时间节点和衔接机制深入研讨,一致表示将全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确保改革成果师生可感可及,为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贡献北师大方案。
任务三: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锻造教育强国急需人才梯队
任务五:深化人才人事综合改革,建强高水平师资队伍
9月22日,任务牵头校领导、副校长汪明主持召开学校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工作组第三组和第五组启动会议。教务部(研究生院)、人才人事部、发展规划部、珠海校区教务部和珠海校区人才办相关同志参加会议。
[画像:9556333ff489820e75609a00ecf5388e.jpg]
会上,汪明明确了两个工作组的任务职能、工作分工与运行机制,就落实综合改革重点任务三和任务五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工安排。围绕任务三,他从六个方面作出部署,包括落实跨学科复合人才培养体系增强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领航者"计划,实施本研学科专业优化调整计划,全面升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1228"行动计划,实施卓越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卓越博士教育培养提升计划。围绕任务五,他从七个方面作出部署,包括实施有组织引才行动和急需人才直聘行动,推动"3+6+X"教师岗位细分改革,深化北京校区"准聘-特聘"制,优化珠海校区"预聘-长聘"制,构建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体系,试行"教师学术提升年"机制,试点长周期评价、跨学科团队评价。
会议强调,教务部(研究生院)与人才人事部要将综合改革进展情况通报列入教务长办公会和人才人事部部务会固定议题,确保综合改革任务顺利推进落实;通过定期交流工作进展,建成匹配社会需求的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形成5-10个急需人才培养直通车项目,形成长贯通、AI教育赋能等配套机制,建立拔尖人才早期识别、长周期培养与自主培养新范式;促进人才引进、培育、激励体系更加完善,激发教师创新产出卓越成果的活力。
任务四:落实卓越科研战略,推动科研创新与发展
9月28日,任务牵头校领导、副校长康震主持召开学校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工作组第四组启动会议。科研院、发展规划部、教务部(研究生院)、人才人事部、校地合作处、财经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安全与设备管理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珠海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画像:742615beeb869b2bcedf7c00c9aca87e.jpg]
会上,康震明确了工作组的任务职能、成员单位、工作分工及运行机制,围绕落实学校卓越科研战略,全面阐述了任务四的总体思路、核心改革举措及预期成效。针对任务落实,康震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一是强化目标导向,系统推动任务落实。各成员单位要以标志性成果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行动计划举措,将科研综合改革实施与其他综改任务、学校"十五五"规划谋划工作有效衔接,确保改革方向明确、改革成效持续。二是聚焦任务清单,确保改革有序推进。工作组要聚焦任务清单,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反馈及报送机制,协同发力、高效联动、精准破解科研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工作组围绕子任务的具体举措和任务分工展开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表示路径更清,共识更坚。后续将锚定改革目标、直面难点问题、压实各方责任、强化协同联动,以破障攻坚的决心与担当,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共同肩负起推动学校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
任务六:坚持"高标准、新机制、国际化"原则,加速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南方校区建设
9月30日,学校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工作组第六组召开启动会议。任务牵头校领导、副校长、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孙红培,任务牵头校领导、党委副书记、珠海校区党委书记韦蔚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部、教务部(研究生院)、科研院、校地合作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珠海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珠海校区教务部、科研办公室、人才人事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在两校区参会。会议由孙红培主持。
[画像:72cb8efc2f3271222e62c97b0d230053.png]
孙红培指出,综合改革是一项关乎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对于高标准推进珠海校区建设、加速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南方校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下一步工作,孙红培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强化目标管理,推动任务落地。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举措,明确成果形态和验收标准,做到任务的可量化、可执行、可评估,确保改革路径清晰、工作成效扎实。二是要加强系统协同,凝聚发展合力。要强化跨校区、跨部门的机制衔接与资源整合,做好不同综合改革任务中珠海校区有关工作的协调联动。三是要健全责任机制,保障改革实效。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
韦蔚指出,要把握综合改革契机,深入推进珠海校区建设,持续提升校区核心竞争力与区域影响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南方支撑。在改革方向上,坚持"四个面向",着力营造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海纳百川的干事创业氛围,以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活力;在改革主体上,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改革路径上,要做好系统规划、协同发力,广泛听取一线师生意见,在学科机构布局、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优化、人事制度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全面激发校区创新动能。
工作组将聚焦学科与机构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与对外合作、资源保障等关键领域持续深化改革,为珠海校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通过优化治理体系、完善制度流程、实施管理人员分层分类培训等举措,全面提升珠海校区管理质量,为深化综合改革夯实支持保障。未来,珠海校区将全面建成一流的硬件设施、学科平台、服务体系,成为大湾区教育硅谷、粤港澳教育科技人才新枢纽,系统形成"新机制"增量改革范式,反哺和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任务七:先行先试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综合改革示范区
9月28日,任务牵头校领导、副校长康震、陈兴共同主持召开学校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工作组第七组启动会议。党委/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部、科研院、人才人事部、教务部(研究生院)、珠海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中华文化研究院|京师书院、高等研究院筹建专班、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相关负责同志参会。
[画像:defe9ee2722df1f44f96ff3fb7ba853f.jpg]
会上,陈兴明确工作组核心职能、成员单位、秘书处单位及子任务分工,并从三方面提出要求。一是加强过程管理,不断根据任务进展动态调整,优化职能部门参与配置;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组要发挥中枢作用,通过任务拆解细化实现与其他改革任务的无缝衔接,同时建立定期通报机制;三是注重统筹推进,推动职能部门综改任务与学院改革同频共振,并将阶段性攻坚转变为常态化推进。
康震强调,要激活主体动能,综合改革的核心是让想干事者有舞台,明确有行动意愿的学院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任务相关部门为改革主力军;要创新工作机制,职能部门必须俯身找痛点、精准解堵点,将院系需求与综改任务深度绑定,聚焦学校体制完善与政策优化等问题。
结合任务七,学校将依托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等新型学院,以学科交叉新定位、科研组织新机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推动革命性、颠覆性科研创新;建好高等研究院、中华文化研究院|京师书院,探索理工类和人文社科类学科交叉有组织科研路径,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以及人事聘用、考核方式、薪酬体系改革,探索形成推动高水平学科交叉融合、高效能人事制度改革、高标准科研协同育人、高质量产教融合的有效举措和先进经验。
任务八: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及现代大学制度相适配的资源配置体系
9月30日,任务牵头校领导、常务副校长王守军主持召开学校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工作组第八组启动会议。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科研院、国有资产管理处、基建处、教育基金会、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资产经营公司及财经处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画像:afaa7fe0ea85b93c32c70121f56362d5.png]
会上,王守军明确了工作组的核心任务、主责单位、任务分工及行动计划。他指出,此项任务事关学校资源配置的全局优化和长远基础,是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撑。改革的目标在于从体制层面实现"责权利"统一,在机制层面强化内外协同,同时进一步优化校院两级事权和财权管理,切实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
针对各子任务,王守军强调,在产业发展方面,学校将加快建立健全产业激励政策,为校办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在科研管理方面,科研人员要紧紧围绕"四个面向"明确研究方向,主动开展有组织科研,同时通过完善科研激励政策,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在教育培训方面,明确教师培训的主责主业属性,依托学位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完善对继教院的激励;在经费及资源管理方面,重点推进水电费激励与补贴、公用房与住宅房费用管理激励、公费医疗节约激励、大型仪器设备平台有偿使用及涵养院系财源等工作。面向"十五五",各部门要全面做好财务、空间资源、产业发展、基金会、基础教育及教育培训等领域的系统规划,为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当前,学校发展正处于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效能已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作组将紧密围绕专项任务的总体要求与战略目标,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精准优化资源配置,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全力保障改革取得扎实成效,为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资源支撑。
任务九:以后勤体制改革为试点,逐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9月30日,任务牵头校领导、副校长刘长旭主持召开学校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工作组第九组启动会议。总务部、教务部(研究生院)、人才人事部、财经处、国有资产管理处、信息网络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画像:71aa4897037a3982b34438c417aa8e90.jpg]
会上,刘长旭明确了工作组的任务职能、成员单位以及子任务的分工,对任务的背景、相关举措的思路等进行了解读。他要求,总务部各部门要围绕三大子任务,把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进一步细化,形成台账,任务成员单位提出针对性举措,列出时间表。他强调,要提升站位、统一思想,从后勤保障改革关系师生切身利益、关系学校"双一流"建设、关系社会安全稳定的高度认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要协同攻坚、形成合力,树立全校一盘棋意识,集思广益,共同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稳扎稳打、确保实效,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实现后勤服务提质增效。
综合改革任务九以持续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包括"加强学校后勤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后勤治理体系""全面实施后勤用工模式改革,提升队伍质量""开展北京校区后勤运维成本全口径预算管理"三大子任务。
任务十:深化两校区新型办学治理体系改革
9月25日,任务牵头校领导、校长于吉红召开学校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工作组第十组启动会议。党委/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发展规划部、教务部(研究生院)、人才人事部、财经处、珠海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陈兴主持。
[画像:33341460def919d5c0896b1a91416c73.jpg]
会上,于吉红明确了工作组的核心职能、成员单位、秘书处单位以及子任务的分工。她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在顶层设计上破题,加快探索组建一级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化学科资源投入统筹机制与校院权责改革,实现"权责利"相统一;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上破题,促进跨校区多校园教学科研资源集约共享和高效使用,让师生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与温度;在体制机制层面上破题,推动"三定"改革,打破学科机构、人事管理、有组织科研和人才培养等跨校区壁垒,促进协同发展。她强调,要强化过程管理,务求改革实效,秘书处要发挥统筹作用,立足全局,主动研判和破解跨部门难题;要加强与学校综合改革整体工作及其他改革任务的协同衔接,避免工作脱节;要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改革进度。
陈兴就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十的总体思路和行动计划作了详细说明。结合实际,第一阶段重点开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改革""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完善一元化战略统筹和两校区一体化联动格局""建立院校两级权责明晰的绩效问效体系""优化‘一体两翼’学科布局""建立便利师生教学科研的多校园协调运行机制"等六大子任务。
学校进入两校区多校园办学的新阶段,深化治理体系改革至关重要。工作组将采取任务开放原则,根据改革进程与实际需要,动态调整和扩充任务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对各项任务举措建立台账、闭环管理;坚持开门问策,依托院系评估专家组为改革提供咨询与反馈。改革旨在变分散治理为有组织的治理,构建与两校区多校园办学格局相契合的高效能治理体系,推动学校治理水平与办学效能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