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人民数字

旗下网站

全国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慕课

创新服务平台

写易智能创作引擎 人民网智慧党建体验中心 828企业服务平台 人民云

全国科普月 | 让科研有深度、科普有温度、未来有长度

2025年10月03日08:31 |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小字号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推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培养创新后备人才,"科普之翼"分量越来越重,而科普工作永远在路上,任重而道远。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实施,今年9月1日,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盛大开幕。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通过在全国科普月主场打造"向未来——让公众创享未来"主题展区,营造了浓郁的科普氛围。

科技强国,让科研有深度

聚焦科技前沿,挖掘科研深度。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牵头打造主场第四篇章"向未来——让公众创享未来"核心主题区"智汇青春・科创成果向未来"。活动通过系统化策划、多元化呈现、互动化体验,实现科普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在此期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开放了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核心科研资源,围绕科技前沿成果,打造了专题展示、科普报告等重点活动,以"体系化建设、精品化打造"为目标,统筹推进首个全国科普月视觉物料创意设计与精品化打磨,为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开展科普月宣传提供支持,彰显中国科协主办首个科普月的责任担当。

在中国科技馆一层西大厅,一场别开生面的"赛车组装"实践活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大家按照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完成赛车组装,在亲手实践中触摸科学本质、体悟工匠精神。类似的"空气大炮"现场展示与操控环节,让科学家、工程师与学生们、科研爱好者近距离交流,感受从创意萌发、原理探究到工程实现的完整过程,真正实现从"高效学会已知"向"主动探索未知"的跨越。

这里不仅有能净化脏水的微生物"果冻屋"、精准读懂人意图的"神经义肢手",还有像"变形金刚"一样的"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这些新奇而慢慢科技感的创新成就,通过精巧的实物模型、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现场青少年们对前沿科技的领悟和感触更加深邃,加深了科普的深度效应。

整场活动不仅让公众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更领会到我国科研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与参与热情,为创新发展厚植社会土壤。

创新实践,让科普更有深度和广度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37%,提前实现了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的发展目标。作为科技创新的孪生姊妹和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科普要求通俗易懂,接地气,才能有人气,才能让科普更有深度和广度。

在全国科普月筹备期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组织的科普教育基地联合行动迅速开启,行动包括"千家基地展创新"、科普CityWalk路线征集、"探寻科学宝藏"短视频创作三项重点特色活动。为科普月的活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各基地积极响应首个科普月联合行动的号召,各科普教育基地充分依托自身特色资源,聚焦前沿科技、基础科学、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并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大国重器零距离""未来实验室""工厂奇妙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不仅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与应用,更生动传播了科学思想与方法。极大地提升了科普活动覆盖人群,提升了科普月系列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一直以来,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与各个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发起了全国高校科协联合行动。联合行动期间,2025年"高校星火馆达人挑战活动"吸引了广大高校学生及学生达人,他们纷纷响应并发起挑战,在权威科普联动助推之下,活动掀起了高校星火馆展示热潮,为"全国科普月"提供了巨大助力,增强了高校科普场馆的公众认知度,拓宽了科普的深度和广度。

好风凭借力,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联合各个高校星火馆,围绕"千名青年共探星火馆"主题活动,组织星火馆开展的科普主题开放、实验演示及体验、科普讲座等科普行动。吸引了众多科学爱好者和青少年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社团骨干学生、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们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式,引导公众探索畅享高校星火馆,不仅向现场青少年学子普及了科学原理,展示了前沿科技,更创新了文化传播,弘扬了科学家精神,让科普精神在深度和广度上迅速传播。

科普月期间,主场"智汇青春·科创成果向未来"展区通过一系列创意十足的展示,给现场青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他们对科学创新的浓郁兴趣。中国科协用创意和策划为科研团队和科普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兑现了"让公众创享未来"的承诺,也让每个人内心中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活动现场展示了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量子信息等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展示采用"前瞻性设计在前、轻量化搭建在后"的策展思路进行,降本增效的同时把整个主题空间打造成风格统一的叙事场景,营造出主题鲜明的环境氛围,让参与者不再是被动的观赏者,而是主动进入科学故事中的"探索者"。

科普不再停留在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体。无数青少年学子体验到科技的力量,感受到创新的魅力,科普效果全面拉满,让科普不仅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拓展,更让广大青少年更感受到了此次科普的温度。

融创未来,创新让未来更有长度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通过一方方小小的展台,搭建起现实与未来科技沟通的桥梁,也为各科研团队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更为广大科技迷和青少年学子拓宽了想象的空间。

在科普月主场活动中,"协同""跨学科""联合行动"以及"科技生态"成为关键词。科普月筹备以及布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融合了"协同、跨学科、科技生态"等元素的科技生态优化实践。

为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月这个科普大平台,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持续搭建好全国学会、高校科协等交流展示舞台,服务科技工作者将科普热情投入到实践之中,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带动更广泛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助力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智汇青春·科创成果向未来"展区,通过"科创逐梦未来""社会聚力创新"两大板块,全面既呈现了以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为代表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成果,激发青少年科学热情,又集中展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六大领域30余家单位的前沿成果。让科技创新的未来既有长度,又展现了未来科技的创新广度。

科普是时代赋予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科普月不仅是科技知识的传播平台,更是未来科技的"始发站"。要让科研有深度,让科普有温度、有力度、有广度,让科技的未来有长度、可持续,是所有科学工作者的应有之义。

来源: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责编:邢郑、孙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科普频道排行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京ICP备12004265号-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3]4961-141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返回顶部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