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9月25日电(记者马晓澄)中国科学家于北京时间2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论文显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微妙变化,能够改变海底甲烷的消耗方式,就像一个控制全球气候的"化学开关"。随着现代北极海洋快速变暖和淡化,类似的开关可能被再次激活,需要密切关注。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研究人员表示,在5600万年前的超级变暖事件中,地球经历了极端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由于该事件与当前气候变化存在诸多相似,一直备受科学界关注。然而,其背后的碳循环机制,特别是北极海洋发挥的作用始终是未解之谜。
[画像:这是2023年7月25日从"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拍摄的北极圈内的浮冰。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这是2023年7月25日从"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拍摄的北极圈内的浮冰。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据介绍,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大量的甲烷以水合物"可燃冰"形式储藏在海底。以往科学家担忧海底甲烷释放后会大量进入大气,直接加剧全球变暖。但近年研究发现,当前绝大部分海底释放的甲烷都会快速溶解在海水中,然后被各种微生物"消化"掉,很少能直接进入大气。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一歌表示,这个过程就像"慢燃发电厂",即微生物以硫酸盐作为"燃料",高效转化甲烷能源,同时产生碱性物质,缓解海洋酸化。而5600万年前,北极海水硫酸盐浓度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因为硫酸盐严重不足,就像燃料短缺一样,发电厂无法正常工作,甲烷只能进入海水。这时,好氧细菌开始"快速燃烧"甲烷,释放二氧化碳,就像高温燃烧释放大量废气一样。
研究团队基于北极海洋浮游植物"分子化石"重建的二氧化碳浓度显示,5600万年前北极海洋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比全球平均值高,这说明北极海洋从原本吸收二氧化碳的"海绵"变成了排放二氧化碳的"烟囱"。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提醒,当北极海水变淡、化学环境改变时,可能重演5600万年前的故事,即甲烷从高效利用转向快速燃烧,并加剧气候变化,需要密切关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京ICP备12004265号-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3]4961-141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