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人民数字

旗下网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视觉 人民网研究院

39头麋鹿"回家"39年后

赵登岩 周梦娇 刘益佳
2025年09月24日07:26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秋日午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头体格健硕的公鹿抬起头,用可180度旋转的耳朵听声辨位,朝补饲车驶来的方向走去。

公鹿身后,跟着一群麋鹿。它们的别名叫做"四不像",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我国特有珍稀物种。1900年前后,这个原产我国的物种逐渐在中国本土消失。

历史研究表明,盐城大丰是麋鹿的故乡。时间来到1986年8月,39头麋鹿从英国漂洋过海返回故土,江苏省在大丰黄海湿地上设立了自然保护区;39年后的今天,当地麋鹿种群已繁衍至8502头,其中野生麋鹿超过3600头,总数占到全球60%以上。

[画像:中华麋鹿园内,成群的麋鹿栖息觅食。人民网 周梦娇摄]

大丰中华麋鹿园内,成群的麋鹿栖息觅食。人民网 周梦娇摄

种群复壮

每天下午补饲麋鹿的场景,总是让刘彬想起2009年初到保护区工作的场景,"那时候只有1500头,大多是手动投喂,喂一次料至少要两小时以上。如今改用机械化投喂,更加省时省力。"

今年43岁的刘彬是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博士毕业后便来到这里,从基层技术员做起,与麋鹿朝夕相处了16年。

补饲车由一辆拖拉机头加挂食物仓改装而来,每到一处补饲点,就会自动打开出料仓门,边行驶边抛洒投放,饲料的酸香随风飘散,鹿群从四面八方集聚而来。

"麋鹿以嫩草、树叶为主食,十分挑剔,它们喜欢生活在气候湿润、水草丰美的地方。"刘彬深谙麋鹿的生活习性,"为让麋鹿更好地繁衍生息,在它们自主觅食的同时还要进行人工补饲,每年3—6月的产崽高峰期、冬至前后的鹿角脱落期,以及冬季、春季绿植匮乏期等都需要加大补饲力度。"

"伙食还不赖吧!"刘彬随手抓起一把说:"青储玉米发酵后,再按比例掺入麦麸、豆饼,就成了它们的‘营养餐’。"在生活着1000多头麋鹿的保护区一区,每次要投喂约500斤饲料。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面积约4万亩,是全球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和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2017年起,保护区划分为三个核心种群区,一区、二区为半散养区,三区是散养区,其中依托一区建立的中华麋鹿园已成为热门景区,去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生态保护是题中之义。保护区通过及时补水、护坡、植被恢复等,不断完善着麋鹿栖息地的生态系统。

无人机在头顶盘旋,传回的画面让刘彬眉头微蹙:一区东北角的草场被啃食出了"斑秃"。"2025年9月12日,需协调团队补种。"他掏出日志边记录边介绍:"滨海湿地土壤盐碱度高、水分大,适合狗根草、金丝垂柳、中山杉等耐碱、耐湿的植物,保护区还探索种植了200多亩构树,正在成为麋鹿的‘新粮仓’。"

精心呵护之下,这片保护区的麋鹿数量自2017年以来迎来爆发式增长,目前较当时的4101头又翻了一番。

[画像:滨海公路上,野生麋鹿群从浅水区走向海滩。人民网 周梦娇摄]

滨海公路上,野生麋鹿群从浅水区走向海滩。人民网 周梦娇摄

野化放归

"麋鹿天性胆小,与人至少要保持2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驱车在保护区巡护,刘彬远远望见一个鹿群。熄火停车后,他像往常一样搜寻236号,它是保护区里第一头从出生就人工喂养的麋鹿。

5年前,236号出生时母鹿难产而亡,它长大后在一次"鹿王争霸"中胜出。2023年的一次野放中,这头公鹿第一个走出围栏,至今它仍带着鹿群生活在散养区。

散养区与半散养区之间用一道6公里长的不锈钢围栏隔离开来。"让麋鹿回归自然,恢复原有野生种群的状态,是保护的初衷。"刘彬介绍,从1998年开始,保护区每年都会实施野放,目前野外麋鹿的数量已达3600多头。

相较于半散养区,散养区的环境更为复杂,日常巡护监测便显得尤为重要。保护区内设置了2个巡护站,巡护人员几乎每天巡护一次,重点观察记录点位上的麋鹿数量、健康情况以及孕产情况,同时还需要定期采集麋鹿粪便、水源等,进行化验监测。

野生麋鹿与日俱增,也给保护区工作人员带来了"幸福的烦恼"——麋鹿"闯祸"的事情时有发生。

2021年入冬后的一个晚上,18头在野外寻找食物的麋鹿,掉入居民区附近的一处水渠里,3米高的水泥壁让这些游泳健将成了"困兽"。刘彬和同事赶到现场,一人下水渠追鹿,一人打麻醉针,重达200公斤的麋鹿在当地消防官兵的协助下被一头头拖上岸,一直忙活了8个多小时。

刘彬手机里有一幅电子地图,地图上标注着30多个危险点,从渔网缠绕到高压线,从鱼塘、道路到农田设施,每个红点都是一次"教训"。"在保护区范围以外,通过110平台、救助热线和日常巡护等,2024年我们共出动救助野生麋鹿327次,成功救助574头。"刘彬说。

[画像:麋鹿在天津七里海湿地戏水。大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麋鹿在天津七里海湿地戏水。受访者供图

开枝散叶

白露刚过,刘彬拨通了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技术人员的视频电话,指导麋鹿越冬事宜,"高纬度地区会较早迎来低温,需要做好应对预案。"今年3月19日,58头麋鹿从大丰迁居过去,即将在那里渡过第一个冬天。

"我们发现,麋鹿适应性强,种群发展也比较理想。"刘彬说,近半年来,双方每月都会进行沟通,得知麋鹿们在七里海湿地生活得很好,刘彬也非常欣慰。今年春天的一次实地回访中,他看到麋鹿群后头已经跟着两头小鹿。

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要逐步恢复麋鹿的野生种群,在全国扩大麋鹿的栖息范围。"据测算,每40亩土地空间可以承载一头麋鹿生存,也就是说要养活8500头麋鹿需要34万亩土地,但是我们保护区只有4万亩。"刘彬表示,为麋鹿找"新家",不仅是缓解保护区承载压力的一种方式,也能缓解近亲繁殖,为麋鹿种群建立新的基因库创造条件。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起,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就着手推进麋鹿种群的迁地保护。近年来,已陆续将麋鹿送往内蒙古、青海、湖南、福建、江西、上海、北京、浙江、天津等25个省市保护区、繁殖基地,数量达440多头。来自大丰的麋鹿种群已然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开枝散叶"。

"麋鹿喜好的沿海滩涂恰好也是鸟类栖息的天堂。"刘彬是一位鸟类学博士,如今他欣喜地看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不仅鹿鸣呦呦,还引来了黑脸琵鹭、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从少量回归到种群复壮再到异地输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濒危物种发展壮大的故事还在持续上演。

(责编:张鑫、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返回顶部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