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革命旧址"焕新"又"出圈"-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6/04 17:02:02
来源:遵义日报

遵义革命旧址"焕新"又"出圈"

字体:
分享到:
(追記) (追記ここまで)

遵义革命旧址"焕新"又"出圈"

2025年06月04日 17:02:02 来源:遵义日报

  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老城杨柳街虽然只有300余米,却坐落着多处革命旧址。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核心片区,遵义红色遗存星罗棋布。目前发现的358处474个点的长征遗址遗迹,既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也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相关纪念馆为核心,遵义积极推进革命旧址保护利用,通过静态陈列转向动态叙事等形式,让红色遗产真正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

  革命旧址"焕新颜"

  历史跃动在眼前

  戴上轻量化VR头显,观众"第一视角"感受"飞"临点金山、竹筏"渡"江、枪炮"震"天......今年5月落地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数字沉浸式LBE大空间互动体验展《转折·从头越》,将观众带入历史时空,身临其境感受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等重大历史事件。湘江战役的炮火轰鸣仿佛穿透时空,娄山关大捷的冲锋号角在耳畔回响,数字技术精准复刻的历史场景,使红色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变为身心共鸣的深度体验。

  通过融合5G/6G多频段聚合技术与多AP协同智能组网技术,结合先进的VR内容传输压缩算法与分布式信道优化技术,该展览可支持40人以上在场地内同时进行LBE大空间VR无线串流体验,确保了体验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以数字技术打破传统叙事边界,将红色文化基因与前沿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以沉浸式体验重构历史场景的形式,在遵义的各个革命旧址及其相关纪念场所已是屡见不鲜。

  遵义会议纪念馆2024年底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对现有展陈相应展项、场景进行数字化提升。通过增强现实、互动大屏、多点触控技术,将160件文物化身为可触摸的历史现场。观众可通过移动设备,对展台附近的二维码、图片或文物本体进行拍摄识别"唤醒"文物,也可利用触摸屏互动展示系统,360度观看文物细节和故事。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通过"突出重围"互动装置,体验红军在敌军封锁中穿梭的紧张感;在"红军标语书写系统"中,用电子笔临摹"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等历史标语,感受红色文化的浸润。该馆还推出线上虚拟展馆,观众足不出户即可全角度浏览展厅,并通过语音导览了解文物背后的细节。

  2019年以来,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1+3+8"标志性项目体系建设为核心,遵义完成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整治及展陈提升、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长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等项目135个,有效提升了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战役旧址、苟坝会议会址等重要红色文物的保护展示水平。

  一批批革命场馆经过精心修缮和改造提升"焕新"归来,继续讲述着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故事,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更好地实现从"历史记忆"到"时代共鸣"的跨越。

  革命旧址火出圈

  变身文化新地标

  改造提升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提升了革命老区红色场馆的环境风貌、展陈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也为红色旅游热潮的掀起提供了沃土。

  今年"五一"假期,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等红色景区景点成为游客和市民出游的热门打卡地,全市接待红色旅游游客增长26.4%。

  播州区枫香镇苟坝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立足当地红色资源禀赋,打造了沉浸式体验剧目《长征颂》。游客在观看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艰难跋涉过草地等历史场景,感受长征精神的震撼与洗礼。

  围绕《长征颂》,苟坝将打造一套全新的实景演绎体系,通过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受,让游客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苟坝的新变化和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4月29日,一个特殊的"胜利邮局"在娄山关景区开业。走进邮局,印有红军长征路线的明信片、带有娄山关战斗场景的纪念徽章、设计精美的红色主题笔记本......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不少游客当场挑选购买邮局内的物品,在邮局盖戳寄信,希望将这份红色记忆带回家。

  以趣味文创延续历史记忆,正是"胜利邮局"落户于此的初衷。在传统服务基础上,以传承红色历史文化为核心,叠加文创产品与互动体验功能,兼具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让情怀与生活紧密结合。"胜利邮局"现已成为娄山关景区新亮点,为游客带来独特的红色文化体验。

  致力于对革命旧址的新形态开发与利用,遵义持续打造重点红色景区建设3D实景演出、露营基地等30余个业态融合项目,广泛开展重走长征路、青少年红色夏令营等红色研学活动......革命旧址和研学、旅游相互融合,红色文化品牌更加鲜亮,红色文旅持续升温,为这片红色热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革命遗存再探寻

  红色记忆代代传

  红军长征途中在黔北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在加强对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力度的同时,遵义也在加大对革命遗存的挖掘和探寻。

  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启动,遵义文物普查工作全面铺开。革命文物是普查的重点之一。

  普查队员们穿行于乡间田野、高山荒林、城镇街道间,使用无人机、相机、卫星定位等现代科技设备,对遵义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采集、拍照、绘图、测量和录入。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

  4月22日,2025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培训班在遵义开班。围绕革命文物资源管理、系统保护、片区建设、纪念馆展示、项目谋划、文物安全和"十五五"规划编制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在遵义进行培训、交流。

  以此次普查为契机,遵义提升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充实遵义革命文物家底,增强红色文化底蕴。在对普查数据质量审核和开展文物认定后,将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逐级验收并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

  遵义革命文物的保护发展之路,既是对历史的虔诚守护,更是面向未来的创新突围。在这里,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让红色血脉永续流淌的载体;文旅不仅是产业形态,更是让革命精神直抵人心的桥梁。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响,或许正是这座城市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密码。(记者 石影)

【责任编辑:吴雨】
阅读下一篇:
新华社看贵州
(追記) (追記ここまで)
遵义革命旧址"焕新"又"出圈"
遵义革命旧址"焕新"又"出圈"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