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曾玉秀被选派到罗甸县沫阳镇董当村担任村支书助理。半年多来,她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寨、顶着烈日下组入户、裹着泥土深入田间地头......她从群众口中的"领导""法官"转变成大家身边的"小曾""妹",真正"驻"进了群众的心坎上。
群众送锦旗
"刚到董当村时,只觉得一路上都是青山绿水,风景优美,交通也很方便。"曾玉秀回忆起刚到村里时的情景,看到的是道路边群众脸上挂着笑容,院子里银发老人惬意地享受阳光。可当她满怀信心地踏进村委会时,迎接她的却是诸多挑战。
攻克语言难关
"嬢,这位老人家说的是什么意思?"初次下组走访,曾玉秀就遇到了难题:老人的布依话让她难以理解。群众基础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而语言关却成了横亘在她与群众之间的一道鸿沟。为此,曾玉秀积极跟随经验丰富的同事下组,认真聆听她们与群众的交流,并用笔记下布依话的发音和对应的汉语意思。
入户了解情况
做好网格员工作
初到村里,面对网格内314位村民的信息,曾玉秀感到无从下手。她虚心向其他网格员学习,并坚持入户走访,详细了解村民的收支情况。到村半个月,她就完成了网格内的年度收支采集工作,为迎接国家后评估考核做足了充分准备。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曾玉秀坚持每天下班后走访农户,与他们拉家常。也正是这份真诚,让她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大家对她的称呼也从最初的"领导"变成了亲切的"小曾""妹"。
走访群众
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由于村里大多是留守在家的老人,为了方便老人们办事,曾玉秀下沉到组里,上门帮老人们做养老认证,收集填写高龄老人的资料,为老人申请高龄补贴。曾玉秀常常对老人说:"有事情就打电话给我,我马上就来家里,我年轻,多跑点路没关系的。"
在了解到农户的土鸡、柚子等农产品缺少销路时,曾玉秀便尝试把销售信息发到单位群里,甚至有时还带去都匀帮助群众售卖。到村虽然仅半年多的时间,但在她坚持不懈的学习下,对于乡村振兴工作和日常村务已经能有条不紊地做好,村民的合医收缴、收支信息采集、森林防火、稳岗就业、医疗教育等各项工作和惠民政策都能落实到位。
帮助老人回家
心系群众冷暖
"小曾,太感谢你了,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村里罗哥的妻子身患重病,长期治疗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帮助罗哥一家渡过难关,曾玉秀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协助他们申请医疗救助。她耐心细致地帮助罗哥准备材料,反复核实信息,最终成功为他们争取到了一万多元的医疗救助金。为此,村民还特意为她做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这份认可也激励着曾玉秀在工作中不断前进。
曾玉秀以务实的精神,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基层绘制了属于自己的青春画卷,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干部的担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