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色的社区乡村、边境口岸、高校课堂,"桂姐姐宣讲队""桂姐姐爱心妈妈""八桂食安"桂姐姐志愿服务队等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桂姐姐"巾帼志愿服务队伍,正成为红城百色新时代巾帼力量的闪亮名片。
"一束光"照亮地贫患儿的生命之路
百色市妇联携手各方力量,推动成立百色市血液病及地中海贫血救治基地。右江民族医学院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紧密合作,通过专家驻点、远程会诊等创新模式,成功培养出一支专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医疗团队。截至目前,已有75名"地贫"患儿重获新生,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百色市妇联还争取到中央社会工作部的专项资金,精心打造"宣传+筛查+结对+辅导+培训"的全方位关爱闭环模式。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我学到了地贫相关知识,也明白了地贫筛查的重要性,非常实用。"凌云县泗城镇镇洪村村民陆美玲在参加"桂姐姐"地贫防治宣传活动后说。
今年以来,百色市"桂姐姐"志愿者们走进城市社区、偏远乡村,累计开展36场地贫防控知识宣讲;联合专业医疗单位,在全市135个乡镇(街道)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发放宣传手册5万余份。同时,687名"爱心妈妈"志愿者与486名地贫患儿暖心结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20余件。
"一把伞"撑起未成年人成长的蓝天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百色市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桂姐姐"志愿服务的强大力量,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妇儿工委体系,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积极开展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等四大专项行动,构建起严密的"预防—打击—帮教"一体化治理体系。
此外,百色市妇联联合市司法局开展"拥抱光明・茁壮成长"活动,为12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一对一"专属心理辅导;联合团市委、戒毒所在市励志学校开展"巾帼护童 法治同行"活动,为100余名学生带去法治知识;依托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组织专业志愿者定期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和心理服务。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晴朗天空。
"一条路"铺就边疆妇女的致富梦想
"跟着王老师学制作绣球,我现在每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靖西市脱贫户马桂验口中的王老师,是2024年全国三八红旗手、靖西绣球形象代言人和靖西绣球非遗传承人王秀芬。这位非遗传承人通过"公司+合作社+绣娘"模式,带动3000余名妇女就业,其中680人直接参与绣球制作,人均年增收超万元。
在王秀芬等非遗传承人的带动下,"边关绣娘""壮锦阿妈"等女性创业品牌声名远扬。"三新"领域妇女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桂姐姐"志愿服务,是她们逐梦路上的坚实后盾。
在那坡—龙岗边境贸易扶贫产业园,"娘家人暖新驿站"里整齐摆放着健康包、法律手册和东盟语种学习资料,为跨境物流女性从业者提供休息、学习和法律援助等贴心服务;隆林各族自治县建起4个"爱心妈妈暖心驿站",还联合人社、商务服务中心、职业学校等相关部门和专业培训机构,开展电商直播、家政服务技能、快递分拣技巧等实用技能培训;右江区组建"巾帼护童志愿服务队""巾帼助老志愿服务队"等多支特色巾帼志愿服务队,吸纳300余名志愿者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志愿服务。凌云县开展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活动,举办育儿、养老护理、家居清洁等技能培训,培训新领域妇女500余人。
此外,百色市围绕红色传承、家风建设等主题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让巾帼志愿品牌熠熠生辉:实施"温暖守护、赋能成长、爱心助力"计划,为4000多名孤儿提供关爱服务;培育巾帼红色故事讲解员,深入机关、学校开展15场宣讲活动,带领2000余人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靖西市、那坡县组织开展"边关红色文化"活动,带领妇女儿童重走红色足迹,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组织开展2025年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社区)活动7场,培训妇女600余人。
"我们将继续擦亮‘桂姐姐’品牌,提高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让巾帼志愿服务惠及更多妇女儿童和家庭,让红城百色的每一个角落都绽放温暖与希望。"百色市妇联主席黄玉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