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爽的秋风拂过山间,漫山的罗汉果藤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空气中夹着若有似无的清香气,农户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双合村茫洞屯,村民余代宣一家正忙着采收罗汉果。余代宣说:"从9月份开始,罗汉果已经可以陆续采摘了,我家里面现在种了16亩,相对来说比去年的产量高一些,亩产在1万到1.2万(个),价格相比去年的价格好一些。"
永福县百寿镇双合村茫洞屯,村民余代宣一家忙着采摘罗汉果。王泽华 摄
当前永福县14.2万亩罗汉果进入采摘期。如今采摘的罗汉果不再是直接送入烤房进行简单加工,而是依托该县完整成熟的罗汉果百亿产业链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走进永福福中福公司生产加工车间,一股焦香的清甜味扑面而来,工人们熟练地将罗汉果的果芯从果皮里挑出来,平铺在不锈钢烤盘上。负责生产部门的曾经理说:"我们不只是做简单的烘烤加工,而是精细化生产,严格控制烤房的温度从而最大程度保留罗汉果丰富的内含物质。我们的产品除了有烘烤加工的原果,还有微波脱水和冻干脱水的,还把罗汉果果芯与菊花、枸杞、六堡茶等其他食品做成茶包,而且我们的原果是可以作为中药饮片售卖的,我们产品包装均印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标识,除了国内市场,我们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工业园区内的另一家企业三棱生物科技公司则是通过提取罗汉果甜苷制成甜味剂出口至北美地区。负责公司销售业务的梁经理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罗汉果作为一种天然的甜味剂,它几乎不参与人体糖代谢,但因其生产成本较其他甜味剂较高,因此北美地区的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
多年以来,永福县通过政府推动标准化种植、企业攻坚深加工、电商打通新渠道,已经形成了以桂林三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永福福中福罗汉果有限公司等罗汉果加工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利用现代烘烤冻干、提取甜苷、生物发酵等多种加工工艺,打破了传统罗汉果丰收伤农怪圈,形成了覆盖茶饮、代糖、饮品、护肤品等多种产品可持续的百亿全产业链。
"全县罗汉果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百亿元。"永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川东介绍,2024年该县罗汉果产量超15亿个,带动约3.5万人就业,主产区果农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是该县名副其实的支柱型产业,未来将继续培育一批罗汉果加工企业,进一步稳定罗汉果价格市场。(王泽华 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