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经济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服务供给与消费场景。应引导陪伴经济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真正成为温暖人心的产业
假期旅行没有伴儿,有人陪游;老人看病,子女不在身边,有专业陪诊;玩网络游戏想快速提高技能,有游戏陪玩......近年来,陪伴经济兴起,这种新兴经济形态服务形式涵盖线上陪聊、陪玩,以及线下陪诊、陪购、陪游、陪学等多种场景。
陪伴经济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服务供给与消费场景,但也浮现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安全保障缺失、伦理边界模糊等问题,陪伴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监管相伴。
陪伴经济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很多老年人觉得就医流程复杂,不会用手机挂号,记不住路线,难以独立完成就诊流程。专业陪诊不仅能协助老年人完成就医流程,还能提供一定的慰藉和支持。很多年轻人自发形成"搭子文化",陪跑、陪练、陪聊、陪吃饭、陪看展......多种陪伴服务逐渐商业化、平台化。以陪游为例,消费者可以得到更本地化、更个性化的服务。对于有陪伴需求的人而言,陪伴服务不仅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能提供情绪价值;对于提供陪伴服务的人而言,可以将自己某方面的特长、爱好、技能、经验等以灵活的方式"劳动变现",实现供需双赢。
但陪伴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不少质疑和争议。私人陪游收费不透明,缺乏规范保障,口头协议容易产生纠纷;专业陪诊不专业,缺乏基本的医疗常识,还可能泄露患者个人信息;游戏陪玩涉嫌商业代练,诱导消费,甚至存在灰色地带等等。陪伴经济的供需双方都需要权益保障,服务提供者可能面临服务争议、费用争议、责任划分等风险;雇佣者可能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等不满意却难以维权。如果发生人身安全意外,双方还会产生责任划分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制度、监管等层面保障陪伴服务供需双方的权益。
互联网平台是加强陪伴经济监管的重要抓手。互联网的普及为陪伴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使得供需双方可以在网络平台快速对接。平台不仅是信息中介,还应承担起对从业者资质审核的责任,比如应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被招募为游戏陪玩。监管部门应将平台开展的陪伴服务纳入监管范畴,明确平台的审核义务,完善相应的信用评价机制。相关平台若想真正做大陪伴经济,也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可考虑根据具体使用场景提供"服务过程录音备案"和"一键报警"等功能。
陪伴经济涉及的行业,监管手段也要迭代升级。今年3月,成都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颁发了全国首批《陪诊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今年5月,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联合包括服务平台在内的22家单位发布《老年陪诊服务规范》,对服务流程、安全守则、投诉机制等作出规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多方发力,老年陪诊服务正从"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陪伴服务多元,涉及诸多行业,相关各方应紧随市场变化完善监管。
陪伴经济前景广阔,有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促进陪伴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加强外在监管、行业自律,引导陪伴经济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真正成为温暖人心的产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