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人民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人民数字

旗下网站

全国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慕课

创新服务平台

写易智能创作引擎 人民网智慧党建体验中心 828企业服务平台 人民云

全民共享的科学盛宴

——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见闻

本报记者 刘 峣
2025年09月30日08:5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第一小学的科普月活动上,学生与机器狗赛跑。

邓龙华摄(人民视觉)

">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第一小学的科普月活动上,学生与机器狗赛跑。
邓龙华摄(人民视觉)

金秋9月渐近尾声,首个全国科普月也即将画上句号。

去年12月底,新修订的科普法公布施行。法律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1个月来,全国各地掀起科学热潮,数十万场活动广泛开展,各年龄段公众积极参与......从实验室走向科技馆的创新成果,从城市街头到乡村校园的科普实践,科普活动的持续升温,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把实验室搬进科技馆

在中国科技馆的展区里,一台4D打印机前围满了好奇的孩子。只见一个平面磁性结构在磁场的引导下自动"折叠",变成了小小的软体机器人。而在另一旁,参观者还可以用手中的摇杆操控软体机器人"走迷宫"。

"这是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桌面级4D打印机。"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振坤耐心地向孩子们介绍,"打印出软体机器人后,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分布,就可以让机器人翩翩起舞,像有了生命一样。"

据了解,这台4D打印机是中国科技馆联合高校与科技企业共同推出的"首台(套)"科普展品之一。科普月期间,中国科技馆推出"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集中呈现了来自30多个科研团队的智慧结晶以及联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与科技企业共建科普实验室的科普成果。

可穿戴电子织物、月球生命罐、对构齿轮......这些科普展品涵盖了智能生活、生命生存、深空探索和机器人仿生等四大板块。展览期间,科学家来到现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分享研究成果、解析科学原理。

"这件衣服能发光!"在"可穿戴电子织物"区域里,一件平平无奇的衣服悬挂在玻璃柜内。科学家介绍,衣服里装有电子纤维,纤维内部嵌入了复杂的微观结构。当电流通过时,发光层便会闪烁,仿佛让衣服拥有了"点亮"的魔力。除了发光,可穿戴电子织物还能实现储能、传感、通信等多种功能,把传统意义上的"穿衣"推向了智能化的新阶段。

科普月活动期间,中国科技馆还举办了"科学之夜"大型科普活动。"科学之夜"以跨界融合为特色,打造了"深蓝色的密语"互动导览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舞台剧、"皮皮的火星梦II——星际破界计划"互动剧本杀等10余个精彩板块,让参观者在科学与艺术的碰撞、知识与创意的交融中,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点燃科学梦想。

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表示,把实验室搬进科技馆,能够将科研原型"原位"转化为适合公众及青少年理解的科普产品。"科技馆不只是展览场所,更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孵化器,我们希望打破‘科学家讲得深、大众听得懵’的壁垒,让科普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互动’。"他说。

科普资源更加丰富

在北京的国家传播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吸引了众多目光。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带回的珍贵月壤、C919大飞机和CR450高铁列车模型......透过一系列展品和介绍,中国"十四五"期间的重大科技成就跃然眼前。

科普月期间,中国科协推出"‘十四五’科技成就掠影"数字展,通过图像、影像与互动展示,向公众全面呈现中国19项重大科技进展。从基础研究到战略高技术,从前沿突破到产业升级,观众徜徉其间,感受着中国科技奔涌向前的澎湃力量。

与此同时,场馆内的"新中国科普成就展"则像一条时间长河,回顾了新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历程:从"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科学的春天"的欣欣向荣;从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到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昂扬进程,一段段图片和故事,勾勒出几代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与坚守。

整个9月,北京科学中心迎来了一场场精彩的科学盛宴。全新开放的"求索——科学、技术、社会与生存环境"展区,以1400多平方米的空间,串联起科学认知、技术创新与社会协作三大主题。观众在这里既能通过互动展项直观理解自然现象的奥秘,也能在模拟场景中体验人类探索星辰大海的壮阔图景。

其中,在"火星科研站"展区,策展团队设计了名为"着陆火星"的配套教育活动:学生可以从研究火星地形地貌入手,挑选合适的降落地点,并设计和改良降落伞,最后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降落伞作品。探索与实践在这里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在游戏与实验中理解科学原理。

据介绍,北京在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通过整合优质科普资源,构建起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全月科普矩阵",联动16区及多方资源,精心策划推出北京科学嘉年华、科技助老、京津冀科普阅读推广、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等30余项重点活动,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惠及更多人群。

活动覆盖面持续拓展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5年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2024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提前完成了2025年阶段性发展目标,更多公众拥有了走近科学、理解科学的能力。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冯身洪说,中国全社会参与科普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活动的覆盖面也在持续拓展。今年全国科普月,共设置了"系列主场活动""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六大板块内容。

在北京、上海等地,观众走进剧场,观看由科学家与艺术家合作创排的科普剧;在各大科技馆,"科学之夜"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与科技相遇的奇妙时光;200多场科学大师剧轮番上演,让公众在舞台故事中触摸科学家的人生与精神。与此同时,科普游园会、科学运动会等活动则把实验与游戏结合,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理解科学原理、培养探究兴趣。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倪志宇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548座符合标准的科技馆,形成了纵向贯通省市县、横向联动各领域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未来,中国科协计划在乡镇试点科普馆建设,扩大科普场馆的覆盖面;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打造优质原创科普资源,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公众可理解、可体验的内容。

(责编:李昉、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热门排行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京ICP备12004265号-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3]4961-141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分享到:
推荐阅读
打开客户端体验更多服务 打开
返回顶部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