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人民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人民数字

旗下网站

全国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慕课

创新服务平台

写易智能创作引擎 人民网智慧党建体验中心 828企业服务平台 人民云

北京高校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特别报道 | 首都体育学院:创新海外武术文化巡演,让中华文化闪耀世界舞台

2025年06月23日10:23 | 来源:前线
小字号

6月1日至27日,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北京高校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特别报道"。6月22日聚焦——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作为北京市属唯一一所体育院校,是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发展政策支持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校近70年来,学校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10余万名高层次体育人才,一大批校友成为体育、教育领域的栋梁和骨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地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首都体育学院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服务保障工作,以实际行动擦亮首都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和文化魅力的金名片,以首善标准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新篇章。

原标题:北京高校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特别报道 | 首都体育学院2:创新海外武术文化巡演,让中华文化闪耀世界舞台

文化交流是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首都体育学院海外武术文化巡演项目,以"武舞融合"为创新载体,深耕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10余载,构建起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的文化输出范式。该项目自 2013 年启动以来,以原创剧目《武动巅峰》为核心,通过"武源—武战—武韵—武艺—武魂"五大篇章,串联武术从起源到现代发展的完整脉络,将"止戈为武"的哲学思想、刚柔并济的艺术美学与"天下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舞台表演。截至目前,巡演已足迹遍布全球 20 多个国家,完成 100 余场演出,500 余名学生参与其中,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成为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下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标杆项目。

[画像:"华夏风 功夫情"2025武术巡演]

"华夏风 功夫情"2025武术巡演

核心实践:从舞台艺术到文明对话

《武动巅峰》的编排以武术发展的历史逻辑为骨架,通过五个篇章的递进式叙事,实现对中华文化精神的立体呈现。以武术史为经,以艺术表达为纬进行剧目创作。

"武源"篇章以原始狩猎场景为切入点,用肢体语言还原武术萌芽于生存搏斗的原始状态,野性的动作与急促的鼓点交织,勾勒出先民与自然抗争的力量美学;"武战"篇章则聚焦诸侯割据时代,以阵型变换与兵器对垒演绎"止戈为武" 的辩证思想,当"化剑为犁"的意象在舞台上展开时,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向往形成强烈情感冲击;"武韵"篇章转入宫廷礼乐场景,剑舞与雅乐的结合展现"刚柔相济"的东方美学,舞者衣袂翻飞间,武术从军事技能升华为文化符号;"武艺"篇章则以流派纷呈的武术技艺为核心,少林拳、太极剑、咏春拳等不同风格的招式与民族舞蹈融合,呈现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特质;压台的"武魂"篇章将视角投向现代,通过武术与世界多元文化元素的互动,传递"以武会友、天下大同"的理念,当演员以太极招式连接全球地图背景时,武术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精神纽带。

[画像:2025年巴黎巡演]

2025年巴黎巡演

项目突破传统武术表演的局限,将舞蹈的抒情性与武术的技击性深度融合,实现"武舞融合"的跨艺术表达与创新。在技术层面,编创团队提炼武术招式中的"形"与"神",如太极的"圆融"、少林拳的"刚猛",与现代舞、民族舞的肢体语言结合,形成既有武术辨识度又具舞蹈美感的新动作体系。在舞台呈现上,项目综合运用戏剧、音乐、舞美与科技手段:通过多媒体投影还原古代战场、宫廷宴饮等场景,配合定制的民族乐器与交响乐融合的配乐,营造沉浸式体验。

多维拓展:从海外巡演传播到文化生态构建

首都体育学院海外武术文化巡演项目以武术为媒进行海外传播,架起民心相通之桥。2024 年,首都体育学院艺术团赴瑞士、匈牙利开展"华夏风 功夫情"巡演,将《武动巅峰》的精华篇章与当地文化需求结合,实现精准传播。在瑞士日内瓦的演出中,艺术团以"武术的历史与中华文化发展史"为主线,通过"武源"的狩猎场景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先民文化形成对比,引发观众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共鸣;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演出特别加入"武战"中的"止戈"理念与当地和平主义历史的对话,当演员用匈牙利语喊出"和平"时,现场掌声雷动。除舞台表演外,巡演团还开展互动教学,在瑞士洛桑大学、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举办武术工作坊,当地学生与华人华侨共同学习太极拳、武术基本功,不少外国青年表示:"以前以为武术只是打斗,现在才知道它蕴含着‘以和为贵’的哲学。"这种"表演+体验"的模式,使文化传播从单向展示转为双向互动。数据显示,《武动巅峰》项目2024 年海外巡演吸引超 3000 名外国观众观看,互动教学覆盖 500 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认知度。

[画像:2023年沙特阿拉伯巡演]

2023年沙特阿拉伯巡演

通过校内传承与社会推广,夯实文化根基,激活传统生命力。在校园内,学院构建了"课程+实践+活动" 的三维传承体系:开设武术、太极拳、舞龙舞狮等10余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将"武德""武礼"融入教学,如太极拳课程不仅传授招式,更讲解"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成立武术协会、舞龙舞狮队等学生社团,通过每周训练与校内展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举办 "传统文化月"活动,邀请武术名家讲座、举办武术历史展览,2024 年累计开展校内文化活动20余场,参与学生超5000人次。

科技赋能,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为突破时空限制,学院以科技为支撑构建文化传播新生态。建设中华武术虚拟仿真实验室,运用 AR、VR、AI 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如"虚拟武术博物馆"让用户通过 VR 设备"穿越"到古代武馆,观看不同朝代的武术表演;"AI 武术教练"系统可实时捕捉用户动作并给予纠错指导,使武术学习突破地域限制。初步实现"线下巡演"与"线上传播"的联动,这种"科技+文化"的创新思路,让传统武术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价值引领:从文化传播到精神共鸣

形成五维一体模式筑牢文化自信根基。《武动巅峰》项目在实践中形成的"学—创—演—传—研"五维一体模式,不仅是文化传播体系,更是人才培养体系。"学"即通过课程与理论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创"指在剧目编创中培养创新思维;"演"是通过舞台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与表现力;"传"要求学生承担文化传播责任;"研"则鼓励对武术文化进行学术研究。

利用武术巡演搭建国际精神纽带。在国际文化交流语境下,武术文化巡演成为不同国家民众精神共鸣的桥梁。通过"武舞融合"剧目,将 "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等中华文化核心理念传递给海外观众,打破文化隔阂。在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互动中,武术文化汲取多元养分,丰富自身内涵,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中国元素,促进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成为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精神力量。

站在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起点,首都体育学院海外武术文化巡演项目以"武"为笔,以"心"为墨,在世界舞台上书写着中华文明的当代篇章。从校内的舞台到全球20多个国家的巡演舞台,从校园课堂的理论学习到社会基层的实践推广,从传统艺术的守正创新到科技赋能的跨界融合,"武舞融合"海外巡演所构建的不仅是一条文化传播的路径,更是一个激活传统、连接未来的文化生态。让武术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国际交往中焕发更璀璨的光芒,为推动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作者:祝莹、张洋、张长念、苏如峰,首都体育学院

(责编:李昉、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热门排行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京ICP备12004265号-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3]4961-141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分享到:
推荐阅读
打开客户端体验更多服务 打开
返回顶部

AltStyle によって変換されたページ (->オリジナル) /